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武汉召开,600多位海内外嘉宾来武汉“取经”,观摩我国教育数字化成果。而在武汉高校中,有一群留学生已乘着数智变革的“东风”,修炼着“数字化武功”。

■ 练“地质功夫”,在教室就能看遍岩石标本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学专业博士研究生Eipyaephyo(中文名美恩蕾)今年32岁,来自缅甸。
来中国学习的这两年,美恩蕾发现学校教学有许多创新的方式。学习地球物质科学课程时,她会在智慧课程操作平台学习,这样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的知识点掌握情况、学习成绩以及薄弱点。她也经常在AI研习室进行讨论,提升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水平。而利用课程的虚拟资源,她能观察岩石标本的矿物组成、手标本结构和露头构造特征,在沉浸式学习中提升了岩矿分析能力。
美恩蕾给长江日报记者演示手机上的“智学地大”应用程序,登录进去后,通过课程知识图谱的知识点,便可观察系统推送的“火成岩”虚拟标本,观察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按照AI规划的路径来进行预习。
美恩蕾说:“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正在武汉举行,数字技术与教育融合,已经成为国际趋势。我们在中国学习,不仅是数字技术的受益者,未来也会成为数字教育的推广者。”
长江日报记者陈晓彤 汪洋 覃柳玮 通讯员邹永顺 杨晨晨 姚一琳 高雅
链接:留学生武汉数字“练功记”
(原载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 2025年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