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  地大要闻  >  正文

[光明网]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真调研”中“真解决问题”

发表时间:2019-11-20     点击:次     编辑:张磊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始以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把调研作为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坚持“一线规则”,做心里装问题、脚下沾泥土、口中问实情的“真调研”,切实找到学校改革发展和师生最关心的“真问题”,取得立竿见影的“真效果”。

聚焦“必答题”,给调研装上“瞄准仪”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制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调查研究方案》,每个领导班子成员带头至少做到“四个一”:召开一次集体座谈会、开展一次个别谈心谈话、组织一次实地走访、深入一次教室或学生寝室或实验室。200多名党员处级干部结合部门职能和岗位职责,确定调研题目,真查实找,用守初心、担使命的决心,汇聚学校“双一流”建设的磅礴力量。

    精选专题调研为整体调研工作装上“准星”。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聚焦质量党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服务保障等四个方向,围绕长期困扰学校各项事业改革发展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师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影响教育教学水平提升的瓶颈问题,从中提炼出9个“必答题”,并由在校的9位班子成员领题,迅速成立9个调研组“带题下访”。

学校党委强调不搞“作秀式”“盆景式”调研,防止脱离本职工作“为调研而调研”,绝不走一圈、开个会、写个文就草草了事。第一时间列出任务清单、排出时间表和路线图,深入教学科研一线、师生员工中间、校外合作单位,认清情况、认准问题、捞出干货,通过调研找到工作的困难点、突破点、创新点,确保调研工作既有高度又能落到实处。

把问题摆上桌,转化为“鲜活”解决方案

    对于校内调研,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聚焦中心工作,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开通专题邮箱、开展谈心谈话、深入基层调研等形式,广泛征求师生意见建议。做到“三个力求”:问卷调研力求精准,发放网络调查问卷4148份,全校98个在册学生社团和各学院团学联提交问卷;意见征集力求全面,在两个校区设置4个征求意见箱,开通网上留言渠道,广泛征集师生最急最忧最盼的问题;座谈访谈力求深入,走访校内部门和单位45次,集中开展座谈交流会35次,深入谈心谈话120余人次。

    对于校外调研,强调“把问题装进行李箱”。学校领导带头“广开言路”“迈开脚步”,调研省市达20多个、所到单位达71多个、数量达100余人次。紧扣“自然资源行业一线”“教育行业一线”“地方政府与企业一线”“院系和师生一线”等“四个一线”,主动扛起服务自然资源行业发展的大旗,服务美丽中国和宜居地球建设。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主题教育调研成果交流会现场。张玉贤摄

    10月29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召开主题教育调研成果交流会,找难点、抓重点、释热点、解痛点,积极推动把调研中查找的问题和形成的对策建议转化为学校党委决策的重要参考。在学习调研基础上完成讲专题党课,党委书记、校长带头讲,其他班子成员跟进讲,讲透学习体会收获,讲明存在差距和不足,讲出改进工作的思路措施。

边调研边解决,让师生心头“热起来”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不闭关修炼”“不关起门来探讨问题”,严格落实“到一线发现问题、在一线解决问题”的基本要求,注重把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具体行动、转化为改进工作的办法措施。对调研中发现的“即知即改”问题,能当场解决的必须当场解决,尤其对于教师关心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要立行立改见成效,提升师生员工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带头示范,通过校领导接待日等接地气的形式,以师生视角找准问题核心。紧紧围绕学生就餐、宿舍生活环境、通勤车线路、实验室建设、图书馆自习室建设、教学科研经费、停车难等进行“走流程”体验,形成“走流程”清单,明确责任单位、整改目标和完成时限,师生满意度明显上升。

    “前段时间,通勤班车存在第一班车发车较早、傍晚下班班车较迟开发车、节假日原安排班次不足等问题,学校立即对班次、时间进行数次优化调整,并设立了室内候车室,感谢学校用心用情帮助教师解难题办实事。”一位姓黄的教师说。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制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检视问题立查立改问题清单及整改落实台账》,截至11月中旬立查立改问题182项,占主题教育调研汇总问题总数的40.9%。其中,未来城校区今年8月底才刚启用,涉及7000多名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开展多次集中调研和专题研讨会外,征集各方面意见和问题47项,已经立查立改30项,达到问题总数63.8%。(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夏静 通讯员魏海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