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张妍 许峰)近日,我校地球科学学院洪汉烈教授研究团队在地球科学国际顶级期刊《地球化学与宇宙化学学报》发表论文。研究发现,微生物作用是导致中国南方网纹红土形成的重要原因。这是该团队针对中国南方红土在矿物学领域顶级期刊《美国矿物学家》发表论文后,再次在顶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
中国南方红土与北方黄土都是研究亚洲气候变化非常重要的载体。对于中国北方广泛的黄土的成因已经有了一致的认可,即风成;而对南方红土的成因莫衷一是,有学者认为风成,也有很多学者解释为水成,对于红土中极其常见网纹红土的成因更是缺乏有说服力的科学解释。
针对这一问题,洪汉烈教授研究团队对湖北梁子湖红土剖面,利用一系列现代测试手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研究中发现,中国南方的网纹红土中的白色网纹相比与红色基质部分,含有更多的单链不饱和脂肪酸,这种特殊的物质通常与三价铁还原细菌紧密相关。研究中还发现这种细菌可以促使红土中非常常见的细小粘土矿物发生转化。这种粘土矿物的特殊转化在之前还从未被发现。
该研究不仅首次系统论证了网纹红土的微生物成因,还提出了干湿交替的气候有利于这些微生物的繁殖,这对重建南方的气候环境也带来重要的启示。此外,该研究对于更好认识微生物-矿物-环境变化的内在联系也产生深远影响。
该论文以洪汉烈教授为第一作者,我校2014级硕博连读培养研究生方谦为第二作者发表。该生曾获得“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转自地大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