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  地大要闻  >  正文

【七秩荣光 谱写华章】海洋学院:凝心聚力促跨越 砥砺奋进新征程

发表时间:2022-10-11     点击:次     编辑:张磊

地大新闻网讯 中国地质大学的办学史,蕴涵着地大海洋自强不息、劈波斩浪的奋斗史。新中国成立之初,学校急国家之所需,于20世纪50年代成立了海洋地球物理教研室,是国内最早开展海洋地质研究、发展海洋学科的高校之一。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海洋科学被列为“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进入21世纪,学校陆续获批海洋地质博士点、海洋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海洋科学博士后流动站,先后恢复海洋科学本科和研究生办学。2016年,学校响应 “海洋强国”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号召,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特色和学科优势,正式组建海洋学院。经过几代地大海洋人筚路蓝缕、开拓创新,学院已确立了海洋科学“本—硕—博—博士后”完整人才培养体系,在历次全国学科评估中排名靠前。

海洋学院发展时间轴

党建护航 凝心聚力谋发展

建院以来,学院党委统揽全局,不断健全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带领全院师生员工,不断开拓进取,以内涵式发展为主线,以学术卓越为核心,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在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进展。学院班子深入调研,讨论学习,从无到有,逐步完善学院的各项规则制度。海洋科学系教工党支部连续三年获评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陈刚教授获评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荆楚好老师”等荣誉称号。

副院长陈刚接受央视媒体采访

学院坚持党管人才,推进“人才立院、人才强院”战略,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持续扩大教师队伍规模,优化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2016年,学院成立之初教职工规模为29人,其中专任教师22人。六年来,学院全职引进教师29人,现有教职员工79人,其中专任教师51人,教授18人,副教授31人,博士生导师16人;教师博士化率达到98%,45岁以下教师博士化率100%。

学院高度重视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现有国家级人才2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计划”入选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湖北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湖北省“楚天学者”2人。六年来,学院共有30人入选“地大学者”各层次人才,其中学科杰出人才1人,学科领军人才2人,学科骨干人才2人,学科首席教授1人,讲座教授1人,“地大百人”1人,教师队伍梯次结构进一步优化。

追求卓越 立德树人显成效

学院以“双一流”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一流本科行动计划”为遵循,夯实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海洋科学专业2019年12月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学院积极拓展海洋研究领域,丰富海洋本科人才培养方向,2018年增设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以学生为本,发挥教师主体作用,围绕“三全育人”,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开展教学法研讨。学院制定《教学评价实施细则》,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强教学过程管理,保障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由解习农教授领衔的团队申报的课题《依托地学优势的海洋科学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荣获2018年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海洋地质与资源教学团队获评2019年湖北省优秀教学团队。

学院师生2021年舟山实习合影

学院注重教学实习与科研实践,进一步丰富北戴河野外教学实习路线与内容,让学生离海更近;联合浙江海洋大学、海口地质调查中心等单位,拓展建设浙江舟山、海南海口海上实习基地,实现本科生成建制上船出海实习,让学生读海更深。学院实施“一流本科”海外实习实践计划,两批资助37名本科生出国访学、留学,资助比例占当年本科生人数的25%。学院推行本科生全员导师制,实现本科生科研全覆盖,4个项目获批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学院鼓励研究生出国访学,积极申请国家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研究生国际交流和合作资助计划、研究生国际学术会议资助计划等访学项目,先后支持40多人次研究生开展国际联合培养、攻读学位、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学院出台措施加强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61篇,获得校级及以上奖励104人次。

学院坚持“严”字当头,以日常教育管理为基础,以学风建设为重点,开展“海洋文化节”、“海洋人物”评选、“海洋之星”论坛等活动,构建以增强学习动力为核心的乐学体系,创设以学习帮扶为核心的辅学体系,探索以学习习惯养成为核心的督学体系,布局以教学相长为核心的导学体系,树立严谨的学院院风。学院组织“师生午餐会”“师生下午茶”,邀请校院领导、专家教授、模范教师与青年学学子促膝谈心,覆盖全院40%的学生。“十三五”期间,学院本科生升学率近70%,研究生就业率99%。

锐意进取 求实创新促科研

学院注重学术创新,将科学研究作为立院之本,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建院以来,学院承担科研项目合同经费1.77亿元,实到经费1.14亿元,年均实到经费2850万元,在学校排位靠前;承担科研项目累计195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课题(子课题)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6项(含国家优青1项、重点类项目4项、面上项目30项),国家地质调查二级项目1项、地调协作项目12项,国家科技专项子课题5项。学院师生发表SCI论文170余篇,出版科研专著9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6项;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励1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19,第四完成单位),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16,第五完成单位),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中国航海学会等行业协会奖4项。

海洋地质资源湖北省重点实验室2021年学术年会

学院竭力加强创新平台建设,主动整合校内海洋学术资源,汇聚海洋研究力量,2020年1月获批海洋地质资源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推动学校于2022年6月与广州南沙签署协议,共建广州南沙地大滨海研究院,布局临海科研实践基地,主动投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同时与中科院岩土所共建“海工构筑稳定实验室”;切实加强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服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

广州南沙地大滨海研究院共建签约活动

开放融合 国内外交流“+”时代

学院通过组织学术会议,邀请学术报告,鼓励学术访问等形式,广泛开展学术交流。2017年,学院承办了第三届国际深水环流会议,来自海内外6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2019年,推动学校与波兰什切青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深化科研合作和学生互访。2021年代表学校正式加入中国-挪威海洋大学联盟,推动中挪海洋领域全面合作;携手联盟中方高校举办“全球变化下的海洋生态系统”2022学术研讨会。2021年4月召开海洋地质资源湖北省重点实验室2021年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双湖论坛”。2021年7月,承办第四届CCGG大会“变化环境下的地表水文过程”分会。2021年10月,携手深圳大鹏新区举办“2021年高质量向海发展论坛”;同年12月,牵头组建中国水资源战略研究会海洋专委会。 打造学院学术交流平台,邀请国内外学术名家来校做客,分享学科领域前沿动态,组织“海洋之光”学术论坛73场。

我院师生参加大洋科学考察

学院重视极地研究与大洋科考,陈刚教授担任2020珠峰高程测量总工程师,为珠峰测身高;2022年登顶珠峰开展科学考察,带回大量珍贵冰样、水样和岩石样品;担当学校2022年第二次大学生长江源科学考察攻坚主力,接受央视媒体采访,提升了学校美誉度。学院多名教师参加南-北极科学考察、全球大洋科学考察、珠峰高程测量,考察足迹遍布中国近海、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南北极与珠峰,用行动践行 “上天、入地、下海、登极”的地大诺言。

2022年4月,陈刚教授父子携手登顶珠穆朗玛峰

因海而生,向海图强。海洋学院始终聚焦海洋强国战略,不断从“海洋+”走向“+海洋”,形成海洋地学创新合力,为地球科学领域国际知名研究型大学建设贡献新动能。(来源 海洋学院 特约编辑 庞伟红 审稿 曹南燕)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