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  地大要闻  >  正文

【七秩荣光 谱写华章】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引导毕业生奔赴星辰大海

发表时间:2022-10-05     点击:次     编辑:孙彦钦

地大新闻网讯 学生就业指导处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以及《美丽中国 宜居地球:迈向2030——地球科学领域国际知名研究型大学建设战略规划》的总体要求,秉承“为国育才”的宗旨,聚焦社会经济发展人才需求,深入推进校地校企合作,持续完善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体系,努力为国家和社会输送“品德高尚、基础厚实、专业精深、知行合一”的优秀人才,促进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坚持立德树人,思想引领铸魂塑形

坚持开展“顶天立地、上山入海”的地大特色就业观教育,以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价值引领为导向,加大基层项目的政策宣传和典型示范,激发学生树立服务基层、扎根基层的职业理想,积极引导毕业生到基层一线就业创业。围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引导毕业生到信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等领域就业创业。每年有60余名同学报考自然资源部及事业单位,学校为其开展专题讲座,应试技巧的培训等,旨在提高学生在重点行业单位的就业比例。

坚持协同联动,健全就业工作机制

强化全员就业工作机制。不断完善“领导主抓、学生就业指导处统筹协调、培养单位为主体、教师积极参与”的工作体系,持续推进就业工作本研一体化,坚持以学生为本,强化服务和过程管理,构筑学校、培养单位两级共同实施,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模式。将毕业生就业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建立健全学校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分管校领导靠前抓,各培养单位具体抓,相关管理与服务机构协同推进、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着力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就业工作网络。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就业工作的意见》,落实校领导督导联系培养单位的工作机制。建立部门联席会商和定期通报交流机制,分析就业形势,通报就业状况,形成齐抓共管、联动推进就业工作的工作格局。建立了学生就业工作综合评价体系,综合评价指标包含工作机制、就业市场、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就业管理、工作实效等5个一级指标、30个二级指标,不再以毕业去向落实率作为就业评价唯一标准。创新实施“三转四制”就业工作机制,转变就业工作方式、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落实“一把手”责任制、“一对一”师生帮扶制、招生就业联动制、巡访抽查督导制等,推动“一找两促”(找渠道、促签约、促升学)落实落地。

强化服务人才培养工作机制。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并联合本科生院、研究生院、校友与社会合作处,完善毕业生跟踪调查机制,加强在重点领域就业、基层就业毕业生的联系,关心支持校友的发展,坚持通过线上调查与实地走访,全面客观真实地了解毕业生就业状况、对教育教学的反馈以及用人单位评价,每年坚持编写毕业生年度就业质量报告、毕业生年度跟踪调查报告和分学院分专业的就业状况分析报告,反馈教育教学,服务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促进专业建设。为招生计划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专业设置调整提供指导性意见,形成就业和招生、培养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的良性互动。

持续整合资源,深化校地校企合作

初步建立较为稳定的就业市场。完善“一找两促”的工作机制,深入落实“五个一批”,依托学校层面的《校领导分片联络重点用人单位及重点中学实施方案》、学院层面的《提高本科生源质量与就业质量行动计划》、学生层面的“就业去哪儿我做主”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活动等特色活动,构筑“学校、学院、学生”三位一体的就业市场拓展队伍,增强就业市场开拓的针对性。发挥校园招聘主渠道作用,加强校园招聘市场建设。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围绕资源安全、生态保护等重点领域,邀请重点地区、重大工程、重大项目的用人单位来校招聘。进一步做大做强校园招聘,发挥主渠道作用,深入挖掘就业资源,拓展就业岗位。建设院校两级用人单位数据库,编写《用人单位蓝皮书》,为毕业生求职提供参考依据。鼓励支持各培养单位与优质用人单位建立稳固的就业战略合作关系,为毕业生提供更多优质和匹配度高的实习与就业岗位。加强与具有强大人才吸纳和产业创新能力的产业活跃区、国家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的联系,为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提供广阔空间。在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就业处、全国就业中心的指导下,依托“24365校园招聘平台”和“地质+”产教融合高峰论坛,承办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自然资源行业双选会,积极参加区域性、行业性、联盟性招聘活动。

教育部主办、我校承办的全国自然资源领域招聘会(华中地区)暨我校2021届毕业生春季双选会


校长王焰新院士在招聘会现场与用人单位交流

强化社会合作带动就业工作机制。加强与各地校友会、地方人社部门的联系,深化校企、校地合作,围绕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深化与国家部委、地方政府、重要企业合作机制。党委书记、校长等学校领导深入落实教育部“全国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深化校企对接,加强科技交流与合作,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先后走访三峡集团、中冶武勘院、中南设计研究院等70余个单位。推动武汉市“学子留汉”工程工作站签约落地我校,强化校地密切合作,共同推进毕业生留汉就业创业,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积极参与校地人才交流活动,不断探索校地、校企合作新模式,组织学生参加苏州、南通、常州、盐城、温州、金华、宜昌、运城等地市在汉举办的校企对接会,邀请南昌市和芜湖市来校开展招才引智活动。组织校内外专家积极报名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委员,我校推荐的6名专家全部入围。作为能源动力行业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单位积极参与就指委相关工作,并牵头举办了“24365校园招聘服务—能源动力行业专场空中双选会”。长期跟踪关注毕业生成长轨迹,尤其是在基层政策性岗位如:选调生、三支一扶、西部计划、西藏专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岗位上工作的校友,“扶上马、送一程、关怀一生”。

校党委书记黄晓玫率队赴青山区访企拓岗

强化就业育人,提升就业指导水平

持续开展“顶天立地、上山入海”就业主题教育,引导广大毕业生把个人理想追求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厚植家国情怀、勇挑使命担当。

抓课堂,打造就业指导金课集群。就业指导课是学生系统了解就业政策、明确求职意向、提升求职能力的重要途径。充分考虑本科生、研究生各发展阶段的特征,学生就业指导处邀请行业专家、专业教师为学生授课,提升课程的实操性,开展贯穿整个学段的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面向新生开展线上的生涯教育讲座,打破了传统线下“课堂+”的授课模式,将“生涯规划”一词深入新生群体中去,唤醒了同学们的规划意识,为新生上好职业生涯的第一课打下基础。面向低年级学生开设《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研究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等课程,激发大学生生涯发展规划的自主意识,提高学生求职技能,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面向全体学生开设《行业认知课》,广泛邀请中车株洲所、长江生态环保、中铁十一局等企业高管作为主讲嘉宾,立足“行业认知+知识拓展+就业育人”三位一体的架构,介绍其所在行业的整体情况、发展新趋势、央企的责任担当,尤其是优秀校友的发展历程,进一步帮助学生拓展行业认知,了解不同行业的发展趋势。面向毕业生开设《职场先修课》,邀请华中师范大学政策法规研究室(综合改革办公室)副主任陶光胜,经管学院MBA中心办公室张嘉琪老师、经管学院宋丽萍老师和教研院周春燕老师围绕在职深造、公文写作、职场礼仪、心理压力调试、生活必备常识等内容进行讲授,旨在全面提升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帮助毕业生做好入职前的准备,让毕业生以更好的姿态迎接职场挑战,做好从学生向职场人的转变。

以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学校行业特色、就业渠道、课程师资、就业指导等各方面优势,面向校内外毕业生开展线下集中培训,涵盖求职决策、就业信息搜集、简历撰写、面试与表达、求职心态调整等模块。学校组织的武汉市内高校的“送教上门”专场培训上,经过了双向互动、多方研讨和精心筹备,地大和兄弟院校积极探索出疫情防控背景下的培训新模式,在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相关工作简报中得到肯定。2022年7月2日,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吴爱华来校调研“宏志助航计划”和202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寄语宏志助航培训班学员:要坚定信心,找准自身定位,明确求职方向;要积极行动,勇敢面向职场;提升求职技能,积极主动求职;要尽早就业,尽快完成从校园到社会、从课堂到企业的心理调整和角色转变,尽早实现职业梦想。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吴爱华来校调研

 抓实践,全方位提升学生求职竞争力。面向学生分层分类分级开展就业指导,加强学生职业规划意识,提升学生求职能力。以“生涯发展嘉年华活动”为主线,立足学生求职需求,举办简历撰写、面试技巧、无领导小组讨论、求职礼仪、职场形象塑造等求职技能提升活动,全方位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使他们能够更从容自信地走向职场。2021年10月,学生就业指导处在两校区举办“生涯体验日”活动,参与人数超千人。活动以十个趣味游戏为载体,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并感悟到“生涯规划”的内核,帮助同学们识别自身的能力优势,明晰自己的定位,寻找到原始的自我驱动力,以手为笔,书写自己的生涯规划。学生就业指导处依托校园招聘大使团队,组建“学生讲师团”开展朋辈帮扶,开设“简历门诊”“求职工作坊”,提供一对一咨询和多元化辅导。全年举办“生涯辅导嘉年华”“求职促进月”“职场精英挑战赛”“双选会半日游”和“就业去哪儿我做主”暑期社会实践等品牌活动100余场,覆盖全校2000多名学生,产生了良好的示范带动效果。

抓培训,提高教师专业化指导水平。学生就业指导处努力建立一支致力于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学习型师资队伍,分批次选派专兼职教师参加各类业务培训,着力提高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专业化水平和执教能力。制定就业指导师资培训计划,组织49名老师参加GCT生涯团体辅导培训,组织全体毕业班辅导员业务培训2次,实现就业工作辅导员的“全覆盖”。选派10余名有志于从事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辅导员接受“GCDF全球职业规划师”“BCC生涯教练”“职业指导师”等资格认证培训,着力培养专家型的师资队伍,适应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职业发展需求。目前,全校共有30余名老师获得GCDF、BCC等相关资格证书。

强化服务保障,提升就业管理水平

坚持精准施策,搭建就业管理平台。结合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推动“智慧校园”建设,建设集信息发布、网络招聘、电子签约、就业指导、职业测评、生涯咨询、离校系统七大模块为一体的“互联网+就业”信息平台,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全天候”服务。完善市场化社会化就业促进机制,加强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合作,推动共享就业岗位信息。不断完善就业信息订阅精准推送功能,实现就业信息个性化订阅。作为湖北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试点院校全面推行电子签约系统,学生足不出户即可完成与用人单位签约。建设毕业生离校系统,使毕业生更便捷地办理离校手续,缩短离校流程。实时更新14个就业管理服务教学视频,建设就业指导“云课堂”,为毕业生提供“菜单式”就业相关网络学习资源,助力毕业生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实施一生一策,做好特殊群体帮扶。分层分类做好特殊群体毕业生帮扶:一是做好毕业生经济帮扶工作,向经济困难、身体残疾困难、就业困难毕业生发放由市人才局资助的就业求职补贴;二是关注少数民族毕业生群体,邀请校内有国考面试官经历的资深专家、教授为同学们开展《公务员应试技巧培训》等课程,同时针对性的开展专项就业指导,补足短板,如一对一辅导制作简历、组织专场面试技巧培训等,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自身条件,提前进入就业备战状态,持续跟踪和指导,鼓励、支持少数民族毕业生积极求职;关注女生群体就业,邀请第三方机构合作开展求职能力提升培训、职业装和职场礼仪训练等各项指导服务,超过1000人次学生从中受益。

学校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高位稳定,近两年虽然受常态化疫情防控影响,但仍能维持在94%以上,学校申报的《四全理念凝共识,同心抗疫促就业》入选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典型案例。毕业生就业质量稳步提升,本科生国内升学率达42%,毕业生前往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就业的比例逐年递增,35%以上的毕业生前往自然资源相关领域就业,30%以上的毕业生留在湖北省内就业,学校服务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逐步增强。(来源 学生就业指导处 编辑 孙彦钦 审稿 陈华文)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