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大新闻网讯(通讯员饶炜龙 黄菡)近年来,我校不断推进课程考核内容和方式的改革,着力打造“严在地大”办学特色和品牌。2020春季学期,广大教师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将课程考核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严格管理学生学习过程,顺利完成了春季学期课程考核任务。秋季学期,学校充分发挥课堂考核作用,在推动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求知欲望、提高学习效率上取得了一定成效。秋季学期总计安排集中笔试课程398门,参与考试考生人数76573人,教学管理部门、学生工作部门和各学院以过程管理为抓手,强化考场检查,严格执行课程考核规范,创新开展诚信教育,考风考纪持续向好。
乐尝试 广大教师积极探索课程考核改革
过去的一年里,许多教师在丰富考核形式、合理成绩构成、完善考核内容等方面进行尝试,有效避免了以往学生突击复习参加考试的现象,提升了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在课程修读过程中“真学、真想、真领会”。
教师们通过巧思设计,把日常教学融入课程考核。教师孙华山的《矿床学》课程考核形式包括随堂问答、师生角色互换、课后作业、阶段性考核和结课考试,阶段性考核以单元测验的形式开展,重点考查学生对单元重要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课程成绩构成中强调过程考核,其占比达65%,结课考试仅占35%。
《岩土工程施工》任课教师时红莲始终坚持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有机结合。通过布置课题,分组课下讨论、课上展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团队协作能力;教师和其他小组共同打分,激发学生赶超比拼的学习热情。针对课程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的特性,时红莲着力打造课程题库,使学生随学随练,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工程伦理;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实践成果设置为日常考核加分项,鼓励学生多思多想,将课程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创造社会价值。
见成效 课程考核改革创新推进本科教学
我校在课程考核改革中,始终坚持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课程考核体系,以考促教,激发课堂教学活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为解决以往课程考核多为结果性考核,过程考核欠缺的问题,数理学院依托大学物理云教学团队的建设,打造标准化、规范化、实时更新的线上教学资源库:建立线上试题库,更新课后习题526题;布置作业37次、开展课堂活动1099个;与学生即时交流,讨论话题8648个。全面夯实了学生知识基础,形成过程性考核依据,加强了教学团队建设。
为不断改进教学方式,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混合式教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5门线上课程学习率均超95%,学生课后练习题正确率超90%,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讨论多达23096条,学习热情高涨。
创新的课程考核方案改变了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了试题开放性;过程考核比例的提升,让“临时抱佛脚”不再可行,学生学习积极性显著提升,真正忙了起来。
同发力 以课程考核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课程考核改革克服了考核内容片面化、考核形式单一化、成绩评定简单化等问题,构建了多元化、全方位的考察模式,完善了各类课程考核制度建设,树立了良好的教风学风考风。
下一步,教务处将持续推进课程考核改革,继续完善过程性与结果性考核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鼓励教师根据课程特点,综合应用笔试、口试、非标准答案考试等多种形式,科学确定考核比重,全面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持续做细、做实课程考核的教育引导与管理服务,完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本科课程考核管理办法》,严格考务培训,创新诚信教育,将严肃考风考纪的思想深入传递到每一位学生心中,营造风清气正的考试环境。 (文字编辑田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