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  地大要闻  >  正文

[新华网]中国地质大学地学科普“动”起来“活”起来

发表时间:2018-04-23     点击:次     编辑:张磊

新华网武汉422日电(陈华文 彭磊)第49个世界地球日到来之际,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围绕珍惜自然资源 呵护美丽国土――讲好我们的地球故事这一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系列科普活动。

22日一大早,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门口就排起长龙,小朋友们兴奋地等待进入博物馆,探索地球奥秘。常州中华恐龙园制作的恐龙涂鸦展板前,大家争先恐后地用彩笔描绘,给心爱的恐龙穿上自己选中的衣裳并合影留念。

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成果科普展板以通俗的语言、卡通的形象,将重大科研成果通俗易懂地展现在观众眼前。

逸夫博物馆一楼临时展厅内,野外生火体验”“模拟火山喷发”“斜拉桥制作”“3D饼干打印等科普体验活动吸引了小朋友们,在快乐的动手实践中,学到地学常识。

三楼科普教室内,巧意课堂举办了3D打印笔创意制作课程,采用游戏化的场景模式,并配合生动有趣的童话探险游戏,引导孩子们完成各种造型技巧训练,培养创造意识意和审美观念。

当天,还举办了中国地质大学顾松竹教授的《跟地质学家去旅行》新书发布会和科普志愿者分享会。

419日起,中国地质大学启动了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周活动,宣读世界地球日活动倡议书。逸夫博物馆携手常州中华恐龙园,采取演出来”“说出来”“画出来等方法,用生动鲜活的形式普及地球科学与环境保护知识。四只身躯庞大的气模恐龙,在校园里巡游,让人似乎穿越到远古的侏罗纪;大操场上,500多名学生志愿者举行爱护地球签字宣言活动。

近年来,作为全国4A级旅游景区的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积极发挥地学专业优势,传播地学文化知识,引领社会公众认识地质、热爱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