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  媒体地大  >  正文

【i自然客户端】龚一鸣:三尺讲台传地学精神

发表时间:2024-09-09     点击:次     编辑:孙彦钦

曹南燕 许小康

金秋九月,各大高校迎来开学季。全国模范教师、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教授龚一鸣在秦皇岛北戴河野外,带领教师备课和指导大一学生开展地质认识实习,以这种方式迎接第40个教师节的到来。

他用40余年的执着坚持,讲课数千场,融读书、教书、科研、演讲为一体;他长期从事地质学类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讲的地质学类课程获得多项国家级荣誉,吸引了数十万计人次的学习。其认真、严谨和求实的科学精神,更是厚植了学生的家国情怀。

龚一鸣在给大一新生授课

爱岗敬业,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

“课程思政不只是专业课教师的事,而是学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要做的常态工作;课程思政不是敲锣打鼓的百米冲刺,而是精雕细刻、润物无声的慢工细活。”这是龚一鸣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和诠释。

1985年,龚一鸣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留校,开始了教师生涯。1986年上学期,教研室安排他给刘本培教授主讲的“世界地质”助课。同时,刘老师提前一个学期有意给他安排了4节讲课和2节课堂讨论任务。于是,龚一鸣几乎查遍了与“世界地质”课有关的所有图件和书刊,还通过各种渠道从北京租借了王鸿祯院士等讲授“世界地质”课的讲课录音磁带,反复播放,并模仿老教授的讲课风格,制作了近200张备课卡片。

“为师者,首先要做勤于学习、敏于求索的表率。”2000年,为了带回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龚一鸣又“当了一回学生”。利用赴美国国际合作的机会,他以学生的身份随堂选听了3门与地史学有关的课程,收获了厚厚的学习笔记和授课心得。回国后,他又组织校内外10余位博导和教授,着手新编《地层学基础与前沿》教材,经过长达5年的编写试用修改,终于在2007年3月正式出版,2016年又修编更新出版了第2版。2014年以来,龚一鸣应邀在线下线上为数十所高校的中、青年教师授课。

多年来,高校教师如何上好一门课、课程思政的知与行、教育教学的灵魂三问和野外实践教学究竟该教什么等是龚一鸣为校内外中青年教师提高执教能力演讲的主题。他认为,课堂教学既是教师的布道场,更是教师的修道场;课程思政最关键的是教师,教师本人就是活的课程思政素材。

龚一鸣第一次上完《地球科学概论》课后,一名学生给他写了近3000字的提问信。龚一鸣很快给学生回信,与其讨论宇宙的起源等问题,并鼓励地写道:“大胆假设是科学发展的起点,小心求证才是推动科学前进的动力。希望你在‘奇思妙想’和大胆假设的基础上,能聚焦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的问题小心求证,体味科学和探索的美妙与神奇及其中的酸甜苦辣,夯实数学与物理基础。”

守正创新,让课堂教学妙趣横生

“我的课堂采用K+S+A的形式,K就是孔子型课堂(Kongzi classroom),老师主动,学生能动;S就是苏格拉底型课堂(Socrates classroom),学生主动,师生互动;A就是自主学习型课堂(Active course study),自主行动,课内外联动。”第一堂课的开场白,龚一鸣如此介绍。

在课堂上,他旁征博引,进而激发学生们发现问题、质疑探究、畅所欲言。他的课程广受好评,他也感受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价值。

龚一鸣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真实表达自我。凡是在龚一鸣的课堂上,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到讲台上去演讲。龚一鸣认为,“以教定学,以考定教”的现象依然广泛存在,考试检测代替了真正教育的过程。而他则一直尝试着改变这种状态,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由知识导向的“三教主宰”(教师、教授、教材)转变为成果导向的“三学主宰”(学生、学习、学效)。

龚一鸣课堂内外的尝试与改变,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广泛阅读、审慎思辨、写作、交流与表达能力的提升,不仅让视野更加开阔,也自然而然地反映在了他们学业的学习成绩上。

“龚一鸣老师的课堂上能化简单枯燥为趣味横生。龚老师的课讲得好,总有不少学生慕名而来,还有很多通过电话和互联网向他求教,也不乏来自校外乃至境外地学类学生和青年教师。”地球生物学系教研室原主任宋海军说。

2019年,龚一鸣获得教育部颁发的国家级教学名师奖。

坚守信念,做有情怀有温度的大学教育

龚一鸣是学校出了名的大忙人,教学、科研都有重担在身。但不管多忙,指导学生学业,仍是他最挂念的事。对于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龚一鸣总是不吝时间、精力和金钱,及时帮助他们解决。

在课堂之外,龚老师经常指导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由他和同事纵瑞文指导的本科生刘一龙、黄烈斌提交的学术作品“志留纪早期盔甲鱼类再添新成员”和“志留纪早期盔甲鱼类的起源与辐射演化”分别获得了湖北省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和2022年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二等奖”。

龚一鸣还是学生们健康成长的引航人。2016年以来,在每年的9月开学季,他都会为近5000名大一新生就如何规划大学学业授课,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正是这一点一滴的坚持与奉献,龚一鸣多次获评为地大“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对于龚一鸣来说,三尺讲台和科研是他毕生奉献的两件事业。

他长期致力于遗迹化石、泥盆纪地层古生物与沉积地质学研究。他和研究团队首次揭示出遗迹化石与拓扑的必然成因联系及遗迹化石拓扑特征的地质——生物学意义,开创了遗迹学和拓扑学研究的新领域—拓扑遗迹析;与同行一道对我国天山-准噶尔、秦岭和三江海西—印支造山带的地层、沉积、古地理、古气候和古海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总结,发展和丰富了造山带沉积地质学的理论与方法。他先后主持和参研国家级、省部级和国际合作项目数十项,赴日本、丹麦、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和波兰等国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与美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西班牙和波兰等国的多所世界知名大学联合培养博士10余名;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280余篇,其中100余篇被SCI收录,出版《大学的从教之道》《地球的过去与未来》和《地层学基础与前沿》等专著和教材10余部。

“学生的成长成才,对于教师来说是极大的褒奖。教育是不求回报的伟大事业。”龚一鸣说。这句话也概括了整个教师团队的育人精神,并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树立着当代教师的坐标。

链接:龚一鸣:三尺讲台传地学精神 (iziran.net)

(原载 i自然客户端 2024年9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