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  地大要闻  >  正文

“中国—东盟绿色使者:遥感和全球气候变化青年训练营”在校举行

发表时间:2021-11-30     点击:次     编辑:张磊

地大新闻网讯(通讯员林伟华 刘小舟)11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东盟环境保护中心和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主办,我校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和中国-东盟地学合作中心东盟学院(武汉)承办的“中国—东盟绿色使者:遥感和全球气候变化青年训练营”活动在我校举行。

本次活动采用线上+线下模式,来自我国及7个东盟国家的70名青年气候使者代表参加活动。

训练营开幕式在我校国际教育学院举行,我校副校长赖旭龙,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副主任李永红等参加开幕式并致辞。

赖旭龙表示,地大致力于推进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经济社会低碳转型等中国和东盟国家面临的共同课题,通过建设“中国—东盟地学合作中心东盟学院”、加入南南合作网等举措,进一步建设全球生态文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合作行动。他强调,青年是中国东盟友好合作的未来和希望,此次训练营有助于激发青年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自觉肩负起时代责任。

李永红指出,今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也是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成立10周年。十年来,中国与东盟国家携手推动区域绿色与可持续发展合作硕果累累。未来,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将继续与东盟各国一道,共同促进生态环境治理能力与公众环境意识的提升,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激发新动力。他寄语青年营员,希望通过本次训练营活动,以遥感技术应对气候变化为切入点,探索科技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来自“未来一代”的智慧和力量。

本次训练营活动共分为专家讲座、分组讨论沙龙、实验站台参观等三个环节。在专家讲座环节,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专家梁莎莎,我校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王伦澈教授、陶明辉教授、王轶教授和宋妍副教授分别作专题报告,让营员们全面了解遥感技术在全球气候变化监测、评估和趋势预测等方面的研究与与应用。

在分组讨论沙龙环节,线上线下的营员就全球气候变化国际与区域行动、中国-东盟遥感技术合作与应用、中国—东盟科技应对气候变化合作潜力等三个主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积极探索中国—东盟等发展中国家在环境和气候变化领域面临的挑战,并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深入探讨、献计献策。

在实验站台参观环节,营员们通过参观武汉大学卫星遥感地面站,了解遥感地面站的硬件构成、设备功能、接收和处理遥感卫星数据技术流程等;通过参观湖北省大气复合污染研究中心,学习了大气污染监测相关设备设施的基本功能和对水、大气、土壤相关的环境监测知识。

此次训练营为中国—东盟区域各国青年参与气候行动提供了互相学习和参与气候行动的平台,大家认识到中国—东盟等发展中国家在环境和气候变化领域面临的挑战,激发青年积极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发起绿色行动等,提升中国—东盟青年学生理解认识气候变化和积极参与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文字编辑庞伟红)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