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圈层扰动监测系统正面照
地大新闻网讯(通讯员林恺)今年八月,我校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陈界宏教授团队联合武汉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四川省地震局等10余个单位,建成全球首个跨圈层扰动监测(MVP-LAI: Monitoring of Vibrations and Perturbations in Lithosphere, Atmosphere and Ionosphere)系统。系统观测站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市郊,西邻青藏高原,南望云贵高原,东连四川盆地,北接龙门山断裂带,周边地质活动活跃,十分利于开展地球物理和地震与地质灾害等研究。

跨圈层扰动监测系统现场仪器部署
跨圈层扰动监测系统包含14种观测设备,是世界上首个实现了岩石圈、大气圈和电离层圈跨圈层联合观测的“单站且垂向”的监测系统,也是当今全球唯一一个可以“单站”同时监测地振动、气压、电离层电子浓度等近20个物理量的监测系统,它首次实现了人类对跨圈层“垂向”扰动传递的实时监测。该系统的建成为揭示地磁场时空变化机制、震前地壳活动和孕震机理、内外源场诱发跨圈层扰动等诸多国际科学难题的研究提供了必要条件。今后数十年内,该系统将在地球科学研究中扮演重要角色。
跨圈层扰动监测系统观测站引起了国际同行的关注。著名地球物理学家K. Oyama称该系统是“超级观测站”。自去年三月筹划动工以来,陈界宏教授团队联合该系统和全国多家科研单位的观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在内测中数次对地震事件提出了可靠的预报意见。在系统完全建成并投入使用后,研究团队预计将取得更多原创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