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  地大要闻  >  正文

秭归本科地质实践教学团队:建设国际一流的地球科学野外实践教学基地

【卓越教学团队】

发表时间:2021-05-12     点击:次     编辑:朱军

教学团队成员与我校各实习分队队长在秭归野外一起备课

地大新闻网讯(通讯员喻建新 王岸)2003年,学校以现代化的基地建设为基础,以教学与科研融合为起点,以多学科教学资源共享、培养实践创新性人才为理念,以建设国际一流的地球科学野外实践教学基地并带动其它学科实践教学为目标,选址基础地质具有普适性、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具有典型性的秭归建设产学研基地(以下简称“秭归基地”)。2006年秭归基地建成并投入使用,同年,秭归本科地质实践教学团队应运而生。

这是一支由地球科学学院基础地质团队联合资源学院、环境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等相关专业团队组建的,高水平、多学科交叉的团队。经过十余年的相互协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秭归本科地质实践教学团队逐步形成了“教学路线菜单化、教学内容标准化、教学资源信息化、教学方式多元化”的“四化”野外实践教学体系,于2017年、2018年和2020年分别获得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获批“2020年湖北高校省级教学团队”。


专业精深与学科综合并进

 

秭归教学团队的成员均为专业精深、教学经验丰富的高水平一线资深教师。其中,冯庆来教授被法国政府授予“法国棕榈教育骑士荣誉勋章”,童金南教授是“湖北省教学名师”,杜远生教授荣获“楚天园丁奖”,周建伟教授获首届湖北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正高组二等奖。

团队深耕区域、严谨治学,对待每个专业的教学内容既要前沿、要精准、要深化,又要交叉、要扩展、要综合。经过一次又一次的野外踏勘考察和室内讨论认证,秭归教学团队开发了40余条教学路线,涵盖了从岩石学、地层古生物学、构造地质学等基础地质,到油气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第四纪地质等专业地质的延伸。为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层次教学需要,团队正式出版了8本不同专业的实习指导教材,制定了15份教学大纲。目前,这些教学资源正应用于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海洋科学、生物科学等20余个在秭归基地开展本科实践教学和室内科学研究的学科。

团队教师们致力于将基础地质向专业学科拓展,将专业学科向基础地质延伸,将学生培养成为地学基础扎实、专业视野开阔的新一代地质工作者。


系统教学与自主学习并重

 

在开发野外实践教学路线、编撰教材读本,做好系统教学的基础上,秭归教学团队利用已经建成的基地教学网站、在线答疑系统和慕课课程,开展线上线下同步教学,通过专题研究和研讨式专题讲座,为不同专业的师生搭建了联合教学、科研的共享平台,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慕课系列课程立足于三峡经典地质路线资源,在《“秭归地质野外实践”(基础版)》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强化学生野外观察能力和分析科学问题的能力,团队教师将前沿、热点研究有机融入经典地质现象,相继开发了《三峡地质野外实践(升级版)》和《秭归工程地质野外教学实践》,将学生培养成为会思考、能实战、善合作的地质工作者。


传统教学与现代化手段结合


秭归教学团队在坚持“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野外实践教学基础上,大胆探索,推陈出新,提出传统教学与现代化教学相结合的新理念。传统的野外实践教学过程中多采用老师野外讲、学生野簿记的方式,老师能够在现场引导学生根据野外地质现象展开思辨,但同时导致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失去了野外仔细观察地质现象的机会和时间。

秭归教学团队将先进技术设备应用和数据化地质延伸阅读引入野外实践教学。例如利用无人机观察野外地质现象,辅助进行危险地体或不易到达区域的野外现场教学,开展数字地层剖面三维建模分析、大型断层构造建模分析、滑坡地体三维建模分析、危险地体监测等地质地貌建模。同时,教学网站、录像和慕课课程为学生预习提供保障,也为翻转课堂实施教学提供了前提。在秭归产学研基地内,教学团队通过宏观和微观鉴定,对岩石园和陈列室里的每块岩石、每个地质现象准确定名,并竖牌和设置二维码,学生们可以通过扫码更加深入了解岩石的显微特征和准确名称。

栉风沐雨砥砺行,矢志奋斗创一流。秭归教学团队将继续深化“四化”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路线、规范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资源、创新教学形式,建设国际一流的地球科学野外实践教学基地,培养地学基础扎实、专业视野开阔的新一代地质工作者。 (文字编辑田甜)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