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大之声记者庞伟红)我校迁汉办学四十余年来,与武汉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对于武汉这座城市,地大人始终心怀感恩,与武汉同心同德同向同行。
11月18日,百万校友资智回汉•中国地质大学专场举行,800多位地大校友回到武汉,他们感慨万千,纷纷出资献智,回馈母校和留下青春印记的武汉。
周宗文:与母校合创中欧珠宝创业学院
“在母校学习期间,我践行了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校训精神,这种精神不仅帮助我从地下找到了矿产资源,也让我从浩瀚的商海中获得了物质财富,在学校积累的精神财富让我受益终身。”1982届校友、周大生珠宝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宗文动情地说。
为了回报母校的恩情,周宗文表示,他将积极参加“武汉•中国宝谷”的建设,与母校合资创建“中欧珠宝创业学院”,在地大建设周大生产学研基地,从地大学生中精选招收带班指导三届68人的嫡传弟子,和母校共建周大生博士后工作站,还将把现有的“周大生奖学金”的规模再扩大一倍,增设一个珠宝设计创新的奖金、一个地大校园菁英创业基金。经营方面,将在武汉设立周大生华中区域总部,未来三年在湖北地区新增100家连锁店。
孙政权:为留汉大学生送一部“创业”手机
“我们将为留汉创业的大学生每人提供一部创业手机。”我校1991届校友、广东校友会会长、无极道控股集团总裁孙政权看好武汉这片创业沃土,也极力资助百万留汉大学生的创业梦想。孙政权说,将创新创业的工具放在手机里,通过手机,将创业的咨询、天使投资人以及上千万的粉丝聚集到一个平台中, 只要有这部手机,能够帮助更多的创业者留在武汉安居乐业,创业就不愁。
孙政权5年前就创办了天使投资,帮助千万大学生创业,2015年12月23日,孙政权在母校设立无极道在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金。连续三年,他每年向学校捐资100万元,支持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目前在武汉也有十几个天使投资项目,未来三年,他还将继续投资15亿元。
潘鸿宝:愿当武汉的“建筑医生”
“定向爆破建筑物有一定风险,存在污染,瞬间威力相当于地震,因此,工程改造也就是‘建筑物的医生’,在未来城市精细化管理中加将起到推动作用。”1987级校友、北京发研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潘鸿宝率领团队完成了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场、南水北调中线源头丹江口水库大坝等重点建筑物的结构改造工程。目前,他们承接了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场馆的改造。
“未来静力切割的市场潜力很大,目前旧城改造、智慧城市等一批绿色、环保项目,也非常契合美丽中国、生态化大武汉建设的战略需求,有利于武汉绿色产业的加速发展。”回到武汉发展,是一种母校情怀,也对武汉这座城市充满了信心。
王学海:建立麻醉药中心 培养稀缺麻醉师
1996届校友、人福医药集团股份公司董事长王学海介绍,目前人福医药集团在美国、澳洲有七、八个研究所,聚集了上百位世界顶级的研发人员。王学海说,海外人士对“Wuhan”不陌生,并评价武汉是个非常有活力的城市,他任“招才顾问”后,将依托落户武汉的实验室,吸引上百海外专家加盟实验室,为武汉追赶全球前沿贡献力量。
2012年,王学海向我校捐款1000万元用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其中100万元定向捐助地球科学学院。此次他带来了两个上亿元的项目:人福医药国际化先进制剂技术工厂、人福医药高端麻醉镇痛药物实验室。其中,人福医药国际化先进制剂技术工厂采用全球最先进的一次成型的制药技术,用于制造眼药水、喷雾剂等。而人福医药高端麻醉镇痛药物实验室,则用于培养稀缺的麻醉师。
孙大鹏:在汉建华中总部发展生态环保经济
“除了回馈母校,武汉人才优势在国内首屈一指,这也是我们选择将华中总部落户武汉的重要原因。”此次资智回汉,东旭蓝天新能源公司副总裁孙大鹏作为我校水文地质与工程专业校友,带来了近80亿的新能源项目。
东旭蓝天将在武汉开发区建立华中总部,并在新能源、生态环保及园区地产三大领域为武汉经济带来新的活力。孙大鹏介绍,这是东旭蓝天首次在汉投资,选择将华中总部落户武汉,未来公司将在新能源方向“发力”,在武汉开发区投资15亿元,利用企业屋顶等资源建设冷、热、电三联供多能互补分布式智慧能源项目,公司还将投资不少于25亿元,发展水环境修复及运营、四水共治、危废处理等环保产业。
黄卓仁:着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供应链龙头企业
我校高级创业导师,利和集团董事局主席黄卓仁此次带来了武汉市智慧物流科技产业园项目,项目主要依托武汉的区位优势和青山区独特的资源导入国家级的核心产业资源,建设全国性的综合物流港。建设包括采购、物流配送、支付结算、供应链金融以及电子发票等全产业链业务的现代综合物流港。配合国家“一带一路”的大战略,逐步建成中国企业走向全球的供应链服务中心。
黄卓仁说,公共服务平台落户青山物流港,将商业应用平台的数据中心部署到一起,也有利于物流和供应链公共数据和商业应用数据的整合,形成真正的大数据。作为国家级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基地,应着力打造3-5家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供应链龙头企业。
彭浩:打造人类饮用水健康研究中心及产品生产基地
中地水石董事长彭浩是我校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生,2014年4月,他创建了我校第一家在校生创办的科技型企业——武汉中地水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目前我们已经和海尔、美的等上市企业建立合作,我们围绕不同场景,开发了许多矿化滤芯,有针对老年人的,有针对儿童的,针对不同地域省份的水质情况,甚至洗脸和洗澡等不同用途,都开发了不同的产品。”他说道。
目前,公司在鄂州葛店的工厂已经满负荷运转,仍然供不应求。此次,中地水石与武汉开发区签约,打造“人类饮用水健康研究中心及产品生产基地”,形成年产能2500万支滤芯的生产基地,在武汉开发区形成新的饮用水健康产业支点,以此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项目预计可形成年产值3.75亿元。
(地大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