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  地大要闻  >  正文

【《温家宝地质笔记》读后感】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发表时间:2016-05-05     点击:次     编辑:

编者按:3月26日,原国务院总理、我校校友温家宝的著作《温家宝地质笔记》在全国公开发行,全校师生积极踊跃学习、交流、传颂,不少师生分享了自己读完该书后的感受。

彼时一个心怀理想的青年人,内心单纯,积极进取。18年地质工作的成长与磨练,温家宝用自己的坚持勤奋、乐学好思一步步走上了国家重要领导人的位置。与老一辈们相比,作为现代大学生的我们缺少的,就是这份傲骨、这份毅力、这份单纯。

温家宝曾经说过,这本书是他用双脚走出来的。正如他所说,身为一个地质系统的青年人,在寄予其理想的荒山野岭中,借着帐篷里的一盏孤灯,把自己放入黑夜中阅读;他在祁连山区踏冰涉险过河,在北山戈壁沙漠寻找矿石,恶劣的工作环境磨炼着一个青年人的意志,燃烧着如火的青春;他一次次瞭望窗外的远山,在独坐自省中,一遍遍净化着内心的自我。他坚信——立身以立学为先。在他进行野外工作时,他都会随身携带一个装满书的小木箱,温家宝此时总是喜欢利用宁静的山区夜晚时光来读书和思考,他还给自己定了一个学习计划,每个冬天自学一门学科,并且要阅读最新的地质科技文献,在他的地质笔记中,也有部分内容都是其读书学习时的记录。他对他的地质工作可谓是用心、用力、用情。

与他的同龄人一样,温家宝的青春韶光是在那动乱和走上变革的年代中度过的。对他而言,尽管这段时光常年行走在深山大漠进行野外考察,虽然艰苦,却平静、纯粹、阔大,珍贵得就像一块璞玉。他常告诫自己:人的体力和精力虽然有限,但不要吝惜自己,不能错过任何一次磨练自己的机会。正如沙漠里“生而三千年不死,死而三千年不倒,倒而三千年不朽”的胡杨一样坚韧不拔,迎难而上。工作中身先士卒,读书学习中孜孜不倦。这些都是我们这一代地质人应该敬仰更应该学习的地方。专注执着,一丝不苟,脚踏实地,一心为民。

书中一首抄录白居易诗歌的纸张,尤为清晰,令我印象深刻。那是白居易著名的《云居寺孤桐》:“一株青玉立,千叶绿云委。亭亭五丈余,高意犹未已。山僧年九十,清净老不死。自云手种时,一颗青铜子。直从萌芽拔,高自毫末始。四面无附枝,中心有通理。寄言立身处,孤直当如此。”温家宝将这首诗全文抄录于读书笔记中,用于自勉。而对我们而言,做一株“中心有通理”的孤桐,更应是一种责任与使命。

诗经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用这句诗来概括温家宝18年的地质工作十分恰当。他18年的艰苦却值得回味,单调却纯粹的地质工作给我们年轻人做了很好的榜样。正如那株孤桐“四面无附枝,中心有通理”,宁静,安然,敏感的神经末梢触着流云和微风,窃窃地欢喜。脚下踩着最卑贱的泥,很踏实,还有,每一天都在隐秘生长。(孙博)

(转自地大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