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  地大要闻  >  正文

教育部网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十年深耕“大思政课”育人新样态

发表时间:2025-10-14     点击:次     编辑:张冰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高位推动,创新载体形式,深耕内容建设,打造“新青年课堂”思政教育品牌,着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坚持高位推动,健全协同联动长效机制。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大思政课”建设,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讲授“开学第一课”,将“新青年课堂”纳入学校年度重点工作,健全学校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和学院协同联动的组织运行和资源保障机制,确保方向正确、力量汇聚、保障充分。联合推出“为国攀登”主题思政大课,编撰出版《百年党史中的地大红色故事》系列图书、《大地之子——院士的大学时代》,作为学生教育和思政教育重要载体。推动课堂向实践延伸,系统设计并发布涵盖社会实践、科创竞赛、文化活动、志愿服务等“年度成长菜单”,将实践成果与科创成效转化为鲜活教材和生动案例,反哺课堂内容,有效形成“课堂引领启智润心—实践锻炼深化认知—成果反哺滋养课堂”的良性闭环。汇聚育人资源,整合思政课教师、专业教师、辅导员、党政管理干部等育人力量,积极引入杰出校友、行业专家、时代先锋、大国工匠等优质社会资源,在大国重器之三峡工程、能源战略之页岩气开发等地质资源环境关键区位建设50余个思政实践教学点,着力打造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校内外资源互补互促的“大思政”育人共同体。

创新载体形式,打造沉浸互动青春场域。聚焦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社会服务、卫国戍边等党和国家发展所需,邀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挑战杯”、“互联网+”全国金奖团队核心成员及服务国家战略的优秀师生代表等近百位青年榜样走进震旦讲坛、求实青年大讲堂、青春的模样故事分享会,以身边人讲身边事,构建可学可鉴、可感可及的朋辈教育体系。融合艺术思政,创造性运用舞蹈、诗歌朗诵、原创情景剧、主题歌曲等青年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将校史校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元素有机融入,十年间,精心创排《大地之光》(李四光精神)、《守望》(长江保护)、《地质人》(行业情怀)等原创思政情景剧20余部、主题歌曲10余首,将宏大叙事具象化为可感可知的场景和人物故事,使思政教育真正入脑入心。注重仪式教育,将庄重的表彰授奖、入党宣誓、为青年科技攻坚突击队授旗等仪式环节有机嵌入五四表彰会,坚持每周一举行集体升旗仪式,通过营造浓厚的仪式感与崇高的荣誉感,引导青年深刻体悟责任担当,汲取强大精神动力。

深耕内容建设,紧扣时代脉搏铸魂育人。坚持将时代主题、学科特色与学生成长需求深度融合,以传承和弘扬五四精神为主线,精心策划年度思政主题,打造“我读党史”系列短剧,举办主题报告、交流研讨、实践活动逾百场,广泛凝聚青年共识,有力号召青年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连续五年开展“大学生长江大保护”行动计划,组织校内外14个省份的1500余支团队开展科学考察、实践调研、科普宣讲等活动,引领青年学生投身长江大保护国家战略,上好“一线的专业课”和“行走的思政课”。系统挖掘校史中的红色资源和地质学科思政元素,在周口店等实习基地开展“我与院士面对面”,邀请数名院士专家作报告,把“大地质”的广阔实践天地转化为“大思政”的生动育人课堂,推动地质精神与“校训”“南迁”“攀登”“摇篮”等校本文化相融合,引导师生树立地质报国、科技报国意识。(通讯员:刘明辉、王向东,编辑:霍少孟,审稿:李周波)

网址: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192/s133/s198/202510/t20251010_1416132.html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