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  地大要闻  >  正文

【找矿报国】创新技术方法 助力油气勘探

发表时间:2022-12-23     点击:次     编辑:张冰

地大新闻网(记者 陈华文)朱红涛教授是教育部构造与油气重点实验室沉积过程研究团队负责人,他负责的沉积过程研究团队,立足四个面向,聚焦国家能源安全和能源需求,深耕校企合作、产学研融合,深度融入企业发展,深度解决企业难题,深度稳固研究特色,长期围绕中国近海含油气盆地开展沉积学、源汇系统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立足于解决我国近海盆地中深层—深层规模性优质储层预测研究,创新提出了源—汇—岩—储多元一体中深层—深层规模性优质储层预测新机制,研发了相关配套的关键预测技术体系,助推我国近海盆地中深层—深层规模性优质储层预测。

油气勘探中的科研成效

近年来,朱红涛研究团队主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的相关纵向、横向研究项目4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国家科技“十三五”油气重大专项子课题1项、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资助项目1项、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1项,并连续获评2018、2019年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勘探领域优秀外协团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100篇、专著2部、教材1部、专利4项。

围绕油气勘探的科学问题,朱红涛研究团队长期坚持传统学科与新兴学科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聚焦“深层勘探目标预测”,研究领域集中在渤海、东海、南海等中国近海盆地,取得3项创新成果,分别实现深层勘探目标宏观预测、精细评价、成因解释,减少深层勘探不确定性和提高勘探成效。

在油气勘探领域,朱红涛带领团队成员,努力探索,不断创新,提出了陆相盆地地层模型多元化体系,建立多种层序地层预测模型,不断丰富深层目标预测模式,实现深层勘探目标宏观预测;建立了深层目标源—汇—岩—储评价关键技术,具体关键技术包含地貌重建、岩性重建、水系重建、源汇单元划分、表征技术、优储判别等技术,实现深层勘探目标精准评价,不断提高深层沉积、储层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着力提升深层目标钻探成功率;建成沉积过程定量化研究平台,提高深层目标沉积形成过程研究。

“油气勘探中的新发现、新技术和新成果,只有运用到油气生产一线才有价值。”朱红涛说。近年来,他和研究团队,走出大学校园,深入油气开采现场,为油气开采赋能。近年来,围绕“深层勘探目标预测”科学问题,取得的理论、方法、技术成果,被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等单位,广泛应用于中深层—深层油气勘探与开发中。其中,该成果为2019年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中19—6 凝析气田的发现、2020 年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惠州26—6 油气田的发现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

油气勘探中的技术创新

油气勘探研究,就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朱红涛告诉记者,随着勘探程度不断提高及对油气资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中深层甚至深层—超深层将是我国油气储量增长的重要领域之一,但是,中深层—深层储层随着埋深的增加,储层普遍致密化(劣质化),中深层—深层勘探突破的关键在于优质储层及甜点储层预测。

随着源—汇系统的广泛应用,实现了沉积学表征功能向预测功能的转变,但预测功能仅仅体现在宏观沉积学预测范畴,没有体现岩—储研究解决的微观沉积学优质储层预测范畴。中深层—深层油气勘探过程中,源—汇系统研究和岩—储研究是割裂开展,没有形成从宏观—微观一体化的优质储层预测方法,制约了深层、超深层勘探成效。

针对这样的情况,他和研究团队建立了源—汇—岩—储多元一体中深层—深层优质储层预测技术,不仅涵盖了源—汇系统研究的宏观沉积学范畴和岩—储研究的微观沉积学范畴,又涵盖两个层次的研究:其一是源—汇—储的宏观储层预测研究,获取中深层—深层沉积体—砂体—潜在储层的时空分布信息,类似于用望远镜搜寻中深层—深层砂岩;其二是源—汇—岩—储的优质储层预测研究,宏观储层基础上叠加成岩作用研究,获取中深层—深层优质储层的时空分布信息,类似于用显微镜在中深层—深层砂体中寻找优质储层。

“源—汇—岩—储多元一体中深层—深层优质储层预测技术,体现了宏观—微观沉积学一体化预测理念和技术,源—汇重建解决中深层—深层沉积体在哪里,源—汇表征解决中深层—深层沉积体中的砂体在哪里,岩—储研究解决中深层—深层砂体里面的优质储层在哪里,形成源—汇—岩—储多元一体、宏观—微观结合的中深层—深层优质储层预测技术。”朱红涛说。

“科学研究的过程,不能满足现状,要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提升研究团队的水平。”朱红涛对记者指出。针对陆相盆地沉积体具规模小、相变快等现状,急需推进沉积体内幕、期次解剖技术手段及配套模型构建工作,以提高中深层—深层优质储层预测准确率。他和研究团队依托古今典型三角洲朵叶解析其几何学特征,利用三维地震数据,建立了大型三角洲沉积体多维度复合沉积体期次划分准则,即同相轴叠置、反向、孤立或进积等多类型搭接关系划定沉积体内幕,指导陆相盆地中低勘探区中深层—深层优质储层刻画及有利圈闭评价。

油气勘探中的人才培养

朱红涛研究团队,不仅面向油气勘探一线开展科技攻关,还大力培养专业人才,依托项目指导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在学术研究和科研成果方面突出,多人获得国际、国内奖励和资助,10名研究生被评为优秀毕业生。其中,曾智伟博士获得2020 年度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资助“南海北部陆缘盆地裂陷期火山岩发育特征及其构造—热演化动力学响应机制”,同时获评第六届湖北省“长江学子”。朱红涛指导的研究生10人次获得美国石油地质协会AAPG全球助研金资助,4人次获得湖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5人次获得校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12人次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基于长期科学研究,朱红涛研究团队目前建立了一套系统的陆相盆地源—汇—岩—储多元一体中深层—深层规模性优质储层预测理论、关键方法和技术体系,该理论方法体系有效解决陆相盆地低凸起源—汇系统划分、特征及其差异性分析的难题,显著提高了陆相盆地沉积信息的获取和分析能力,完善并提升中深层—深层碎屑储层油气勘探与开发理论、方法及技术,研究成果在油气勘探中开展应用,支撑中海油深层勘探目标预测,产生巨大经济效益,节约了勘探成本、提升新的油气增长潜力。

对于今后油气勘探及相关人才培养,朱红涛认为,目前,我国的油气资源对外依存度高,随着勘探程度不断提高及对油气资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中深层—深层甚至深层—超深层将是我国油气储量增长新的油气资源增长点。勘探新领域需要大量的优秀人才,各高校及科研院所应重视及加大中深层、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人才的系统培养,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难度大、风险高,国家及相关油气企业,要重视深层油气勘探并适当加大相关风险勘探投入,努力为我国寻找到更多的油气资源,从而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战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