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  地大要闻  >  正文

【七秩荣光 谱写华章】构建卓越研究生培养体系:凡益之道 与时偕行

发表时间:2022-10-04     点击:次     编辑:张磊

地大新闻网讯 随着研究生教育发展,我校研究生教育培养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有到优、追求卓越的不平凡历程。近年来,学校不断追求卓越,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从学科学位、招生、培养、质量、管理、思政等各个方面发力,全力构建卓越研究生培养体系,以培育更多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激发内生动力优化学位授权点布局

开展学位授权点建设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与学科建设水平的重要举措。建校70年来,学校一直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及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以学位授权点建设为抓手,实施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持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推动内涵建设,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与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

博士学位授权点申报工作推进会

学校以“双一流”建设为牵引,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扶持学校特色学科,培育新兴交叉学科学位点,建有1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形成了以地球科学为主要特色、理工文管经法教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生态。2021年学校建设完成了“遥感科学与技术”“绿色矿业”“自然灾害与应急管理”“地学大数据”“健康地学”“人工智能与地球探测”“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规划”“碳中和与高质量发展管理”8个自设二级交叉学科博士点。进一步促进了学科间互涉、交叉与融通,推动跨学科、跨学院、跨系统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激发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

目前,学校正在积极开展学位授权点申报工作,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摸家底、找短板、补不足、学先进;在学科方向定位、学术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环境等方面下功夫,强化学位点过程建设,精准施策;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和布局,发挥我校“上天、入地、下海、登极”的学科专业优势,积极主动承担申报国家卡脖子、紧缺专业交叉学科建设任务,更好地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高层次人才支撑,为国家研究生教育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推进招生改革 多措并举提升生源质量

研究生招生是研究生教育全链条的起点,生源质量是构建高质量研究生教育体系的生命线。现阶段,学校研究生招生规模已超过4600人,预计于2023年超过本科生年招生规模,将提前完成学校“十四五”指标数,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长期以来,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主动对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紧围绕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选拔核心任务,积极推进研究生招生工作改革,以科学的人才选拔理念大胆创新招生选拔方式,多措并举,不断提高学校研究生生源选拔质量,每两名研究生中至少一名来自“双一流”生源单位。

首届研究生招生校园开放日

学校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优势,推出一系列“走近你”招生宣传报道,发布“大师”主题招生宣传片,开展线上直播招生宣讲,建立疫情防控背景下传统与新媒体相融合的招生宣传模式;深入推进一级学科招生和一级学科命题,优化自命题科目设置,大力实施自命题试题库模式命题,在全国高校范围内率先建立自命题试题库信息系统,提高自命题命题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安全性;采用自命题试卷线上评卷模式,提高自命题评卷工作质量和效率;采用“先试点-后推广-再全面”的“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招生改革路径,探索并构建多样化、多层次符合博士研究生招生规律的机制与模式,改善博士研究生生源结构,提高博士研究生生源选拔质量;实施“本-硕-博”贯通培养计划,通过本研融合吸引本校优秀生源留校深造;实施推免生预报名预录取政策,抢抓推免生源。

硕士研究生网络远程复试

学校以指标分配流程化、透明化、可测算、有依据、无主观和中间因素为原则,优化指标分配体系的顶层设计。学校构建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内控机制,系统性梳理研究生招生管理全过程。近年来,通过深入贯彻落实各项政策、规定和要求,确保了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公平公正、科学规范、安全保密”。

深化教育改革 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研究生教育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为贯彻落实两次研究生教育改革文件精神,学校始终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实施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坚持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不断改革和创新研究生培养人才模式,强化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努力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研究生教育会议现场

学校分别于2014年、2017年和2022年开展了三轮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全面修订工作,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满足时代要求,追求卓越发展。学校调整博士研究生基本学制由三年改为四年,修订《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办法(试行)》首次建立结业换毕业制度。加大硕博连读比例,推动“本-硕-博”贯通培养,加强中期考核和资格考核工作,增加博士资格考核,完善分流退出机制,设立优秀博士创新基金,保障和提升博士生培养质量。

学校不断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战略,形成了以国家公派联合培养博士和攻读博士学位,学校资助联合培养博士、短期出国(境)研究和参加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的立体化博士研究生国际化培养体系,全日制博士生国际交流与合作率达100%。

通过一系列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措施的实施和推进,教风学风不断好转,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研究生培养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深化,研究生在全国各类竞赛屡创佳绩,研究生发表高水平论文数量和占学校发表高水平论文的比例在近几年大幅提升。2017年,“湖北省地理信息工程技术研究生工作站”获批第三届“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2018年,学校有3名专业学位研究生获得全国“做出突出贡献的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荣誉称号。在2019年国际大学生类脑计算大赛上,学校博士生余芳文与昆士兰科技大学、澳大利亚机器人视觉中心合作完成的作品摘取特等奖的桂冠,获得30万元奖金。研究生韩磊2018年和2020年先后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称号。学校多措施并举的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成效显现,培养质量得到切实的提升。

推进“严在地大”学风 完善论文质量机制

学校以完善学位论文质量控制长效机制为目标,实施“学位论文质量提升工程”, 出台《关于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全过程质量管理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全面推行学位论文预答辩、学位论文盲审等制度,加强学位论文质量责任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建设;通过查找学位论文质量控制存在的薄弱环节,对学位论文质量的关键环节进行管控。同时,加强对学位论文抽检力度,对非全日制学位论文等风险论文提前预警干预,查摆薄弱环节,以评促改,不断健全管控机制,确保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质量。

学校不断完善优秀学位论文的培育和评选机制,坚持质量优先,评选重点突出学位论文本身的研究成果和创新性,强化示范效应,加大对优秀学位论文的选拔和资助力度。2010 -2016年共推荐获评69篇省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70篇省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近十年共评选出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58篇,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742篇。

强化价值引领 建设一流导师队伍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的主要途径,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生导师建设通过扎实推进导师遴选制度改革,规范导师岗位业务培训,完善学位论文培优推优、指导教师评优等激励机制,加强学位论文反馈问责机制,全面落实导师立德树人职责,不断提升导师育人水平。

在遴选制度改革中,学校坚持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尊重研究生教育和导师发展规律,对不同导师岗位类型,依据其特点设置审核条件,导师遴选选聘分离,采取招生资格年审制度,审核工作科学有效。通过加强对在任导师的培训教育工作落实导师责任制,以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线上线下精品培训教育课程开发为主线,以提高导师学术管理和指导研究生能力为目标,强化部门协同、校院联动、思政教育一体化,搭建导师培训教育和交流平台,营造基于“学校、学院、导师”合力育人的良好氛围。持续增大对研究生导师评优奖优的力度,设立优秀学位论文专项基金,用于引导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潜心钻研学位论文。通过持续努力,学校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备的导师队伍建设体系,弘扬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学术不端零容忍、心理状态要把握、导学关系要和谐的建设文化,全面落实导师立德树人职责,有力保证学校导师队伍建设高质量发展。

构建质量体系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确立了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的主线,《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吹响了全国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攻坚战的号角。我校积极把握发展机遇,直面挑战,不断升级评价的理念、体系和能力,科学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评价改革。学校以立德树人为主线,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打通内外两个循环,形成多主体参与教学评价的良性互动;持续引入外部评价力量,加快建设高水平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评价改革推动教学质量革命。

44年来,学校研究生教育形成了严格规范的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学校一直高度重视研究生培养质量全链条、全生态、全过程的监管,设立了六级质量管理体系和三级质量监控体系,根据学校的实际把握“质”和“量”的关系,有效保障了研究生培养质量。同时,更加注重“学生评教”“督导评教”“校内同行评教”和“校外同行评教”构成的多维教学过程评价体系。此外,还制定了一系列细则规范,包括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实施细则,要求研究生导师政治素质过硬、师德师风高尚、业务素质精湛,明确了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禁行性规定以及管理体制机制,积极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帽子”、唯论文、唯项目的倾向,破立并举,扎实推进教育评价关键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主线,持续深化我校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生培养能力不断提升。

推进思政教育 导学协同促发展

学校坚持“一体化推进、项目化推行、协同化推动、制度化推深、精品化推广、一体化评价”的思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研究生培养全过程,不断优化和完善全链条、全生态的高质量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供给。

研究生最美毕业致谢词展

为深入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育人作用,探索多维点亮导学思政实施路径,学校开展研究生卓越导学团队评选,76个导学团队参与创建,覆盖359名导师和2824名研究生。积极开展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项目立项,探索依托课题组、科研团队、实验室等纵向设置研究生党支部,试点设立师生混合党支部,促进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等工作融合。为鼓励毕业生“感恩有我,追忆求学”,促进和谐导学关系建设,学校于2022年6月发起了“最美毕业致谢词”征集活动,共收到近500篇毕业致谢词投稿,从中精选出16篇、近万字毕业致谢词线上线下同步推出。

学校公开选聘了50名优秀研究生作为研究生德育助理,完善校院两级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加强研究生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制定出台《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德育助理管理办法》等制度文件,为研究生提供实践指导与保障。

学校深化文化引领,打造以“研究生素质公开课”为主阵地的系列品牌活动。邀请校内外知名专家,开展“研究生素质公开课”,邀请名家讲课,内容包含领导力、科学人生、文化等多个维度,报告共计4200余人参与其中,旨在引导学生锤炼品格、刻苦钻研、锐意创新,提高研究生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增强综合素质。

为激发研究生学科交叉碰撞创新思维,培养契合新时代需求的复合创新型人才,学校举办研究生学术交流论坛——“研言讲坛”。“研言讲坛”主要瞄准学科前沿问题,从学科交叉、科普启发为切入点,开展高质量学术交流,是研究生思想交流,探讨问题,互相启发的重要平台。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时代更新,奋勇前进。卓越研究生教育是强校之基,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构建卓越研究生教育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要求,是发挥“高端人才供给”和“科学技术创新”双重功能,在激烈的创新竞争中寻求突破的重要途径。在建校七十年的崭新起点,学校将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找准突破口,奋力向卓越迈进。(来源 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特约编辑 庞伟红 审稿 曹南燕)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