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  地大要闻  >  正文

校十大杰出青年:汇聚青年奋进的磅礴力量

发表时间:2020-07-10     点击:次     编辑:张磊

地大新闻网讯 近日,校第十四届“十大杰出青年”评选活动结果揭晓。机关党委李少杰、工程学院党委周克清、数学与物理学院党委张保成、地球科学学院党委汪在聪、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学院党委黄田野、艺术与传媒学院党委周黎、环境学院党委孔少飞、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党委胡楚丽、计算机学院党委冯如意、外国语学院党委姚夏晶当选“十大杰出青年”。

每一份荣誉的背后,都是努力工作、默默奉献的身影。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青年,聆听他们的故事。

李少杰:在爱与责任中贡献青春力量

“心向阳光、行向远方”,是贯穿李少杰学习与生活的人生格言。9年来,他先后在工程学院、学校办公室工作,默默为学校发展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力量。

初入学校办公室时,面对科室人员短缺的困难,李少杰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保障了学校公文工作平稳顺利过渡,每年起草和处理的各类文件逾千件,参与接收1000余份上级来文,广泛调研并起草学校《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参与网上办公流程优化工作,规范学校规范性文件处理流程。

在承担党委信息工作的两年中,李少杰抓住重点持续推送高质量信息,累计向上级报送各类专题信息300余篇,开辟《思想政治工作信息专报》《学校工作信息》,多篇信息被教育部主页、《教育部简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简报》等刊登。2017年学校被评为湖北省委信息工作先进单位、教育部信息工作先进单位,报送的信息案例获评2018年省级平安校园优秀案例二等奖。

作为党委会秘书,李少杰年均承担党委常委会、党委全委会、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会务工作50余次,承担着大量的会务筹备、组织协调、材料整理、记录纪要、宣传报送等任务,始终严肃、严谨和规范对待每一个环节,做到工作“零失误”。

疫情期间,他加入学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天从早9点工作到晚10点,期间不曾休息过半天,全力保障了学校疫情防控各项任务。

周克清:潜心育人 以创新创造实现自我价值

2015年,博士毕业的周克清来到工程学院安全工程系任教,他专注于火灾安全控制技术与方法、新型多功能复合材料的研究开发,带领团队突破理论和技术障碍,在阻燃剂的分散特性及界面相互作用调控、火灾风险防控与抑烟减毒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解决了阻燃剂易堆积团聚和燃烧烟雾浓厚等火灾安全问题,相关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认可。已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被引2000余次,获授权发明专利6项(1项成功转让),主持或参与省部级以上的科研课题10余项、学校教学改革项目6项。先后荣获校“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老师”“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老师”等荣誉。

为提升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周克清主张建立火灾安全材料制备加工实验室和火灾风险防控技术创新基地。他以国家精品创新创业项目为依托,指导学生开展磷尾矿的相关研究,为尾矿的资源化利用、新材料开发和环境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指导的硕士生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等奖项。

周克清深知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主动将创新教育由研究生扩展到本科生,积极吸纳不同年级的科研爱好者,指导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发表论文4篇,申请发明专利1项,王曙光同学荣获2019年湖北省“长江学子”创新奖。本科生团队获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家二等奖、湖北省一等奖。

张保成:边教学边抗疫 彰显师者风范

张保成本科就读于我校物理学专业,曾访问英国剑桥大学并开展合作研究。

自入校工作以来,张保成主动承担大量的教学任务,平均年授课量在270课时左右,覆盖研究生专业课,本科生专业课、本科生产实践课、大学物理公共课、物理专业实验以及大学物理普通实验。除认真做好教学工作外,他的科研工作也十分突出,进校以来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5篇,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纵向项目2项。对学生培养工作尽心尽力,曾指导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学校“学术卓越人才”、学校优秀研究生以及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等荣誉;曾指导本科生荣获湖北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全国“挑战杯”三等奖的好成绩。

张保成目前担任物理学科建设负责人,积极为学院的各项发展贡献力量。由于突出的工作表现,张保成曾获评校“优秀共产党员”、校大学生挑战杯“优秀指导老师”、院“优秀学务指导老师”、校第二十九届科技论文报告会“优秀工作者”、院“师德师风道德模范”等。2016年入选学校首届地大学者-青年拔尖人才,2019年入选学校地大学者-学科骨干人才。

新冠疫情暴发后,张保成在老家隔离期满后火速返校,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了学校的抗疫工作,成为学校第三批楼栋封控工作突击队成员,为居民配送蔬菜物资、收发药品快递、清理垃圾,充分展现了新时代青年教师的责任担当。

汪在聪:坚守科研初心 瞄准国际一流

汪在聪2016年从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回国,来到地球科学学院地球化学系工作,主要从事高精度亲铁亲铜元素含量和金属稳定同位素的研究,他建立了低本底高精度亲铁亲铜元素含量和同位素分析方法,极大推动对行星增生演化、地幔岩浆过程、壳幔相互作用和巨量金成矿等诸多前沿科学问题的认识。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自然》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被《自然》等顶级期刊引用500余次;受邀为《自然地学》子刊撰写观点评论。

从2003年接触地质学,17年来,汪在聪教授坚守地质初心,瞄准国际前沿,大胆假设、小心论证,一步步拓展研究领域,并推向世界一流。在德国期间,他利用亲铁亲铜元素研究地幔岩浆过程及行星增生过程,取得了一些颠覆性、创新性成果,受到国内外同行认可。回国后,他负责学校大型仪器Nu plasma 1700 MC-ICP-MS运行,针对前沿科学问题开发Ca-Fe-Cu-Zn-Zr等诸多元素的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水平达到国际一流,开拓的方向吸引了海内外同行的关注。同时,开发高精度的金和其他亲铜元素含量分析方法,应用于华北克拉通地幔演化与中生代巨量金成矿的前沿难点科学问题,成果显著。

在做好科学研究研究的同时,汪在聪始终秉承教书育人这一神圣职责,在全英文教学《地球化学》课的过程中,他思维开阔,注重原理,循循善诱,引导同学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受到了同学的广泛喜爱和认可。

黄田野:全身心投入 践行人民教师使命


2016年,黄田野加入我校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长期从事光电子信息领域研究工作,主持省级及以上项目5项,共发表学术论文106篇,其中高水平论文84篇,第一或通讯作者54篇,授权国家专利13项、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12项。

黄田野在本科教学过程中坚持以本为本,在课堂之外同样注重实践育人,在理论讲授与动手实践的结合下,培养了学生协作共进的能力,提高了对基础理论的认识水平。他潜心科研,注重结合自己的经验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研态度,在文献阅读、理论学习、仿真计算、实验设计、结果分析、成果总结的全过程中给予学生全方位的指导。

黄田野坚持将实践育人贯彻到本科教学中,近三年主持教改项目4项,指导本科生获得科技奖项6项,优秀本科毕业论文1篇;以创新为动力,以科研育人为主线,指导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在光电子领域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5篇,获得国家奖学金7人次、3名研究生获校优秀硕士论文。

作为电子信息工程的专业负责人和信息与通信工程的学位点负责人,黄田野工作兢兢业业,善于思考,用创新性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出了从课程、院级、校级到国家级的多层级实践教学模式,形成从零基础到专业化的全链条培养体系。

周黎:做有情怀、有担当的艺术教育工作者

2003年,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舞蹈系的周黎来到地大音乐系工作,17年来,因材施教,用心用情投入教育教学工作。每年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4个班/800人的美育通识教育选修课,完成年均308学时的本科教学工作量,在2015—2019年的教学质量评价中,连续5年获得学院内排名前20%。她深耕科研,用理论研究承托艺术创作。已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编舞蹈专业教材5部,2部入选教育部高等院校艺术学门类“十三五”规划教材,1部新形态研究生精品教材,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通过二维码将纸质教材和线上线下教学资源有机衔接,使其教学内容及时更新,学生学习随时随地。

为讲好地大故事,周黎倾心创作,用文艺作品展现地大时代面貌。2019年为深切缅怀构造地质学家李德威教授,她和导演组多次拜访李德威教授妻子夏芳及工作团队,走访调研李德威教授的工作单位,原创了舞蹈《大地之子》,重现了李德威教授的不忘初心、勇攀高峰精神,在学校内引起强烈反响。长期以来,用实际行动浓厚美育氛围。作为导演和艺术指导策划组织了38场省、校级的大型演出活动。2009年起,每年代表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我校出国巡演。作为总导演和舞蹈编排,导演了校学生赴国外文艺演出晚会40余场次,包括美国、法国、保加利亚、东南亚等国家。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周黎副教授在一线教学岗位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献,传递真善美,弘扬主旋律,为地大发展凝聚力量,为师生构建精神家园。

孔少飞:追求学术卓越 严格要求自己

自2016年3月进入我环境学院大气科学系工作以来,孔少飞全方位在一线开展教书育人工作,践行立德树人目标,逐步成长为“双带头人”。

孔少飞先后获得第二届全国大气科学类专业青年教师教学交流与竞赛参赛优胜奖、谢义炳青年气象科技奖、第五届中国气溶胶青年科学家奖、地大学者第三层次-学科骨干人才等。先后入选科技部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湖北省气象学会理事、中国颗粒学会第三届青年理事会理事、湖北省环境科学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等。

在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孔少飞努力做到传道、授业、解惑。2018年本科教学质量排名为全院2/91,所带本科班先后获评校级五四红旗团支部、校级先进班集体标兵。连续三年培养学生获得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4人次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5名本科生保送知名高校研究生。带领团队5名教师和25名研究生参与武汉军运会空气质量保障,获得武汉市生态环境局和湖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发来的感谢信。

在科研团队和平台建设方面,他牵头组建了地大源排放与区域大气环境团队,先后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2项,子课题2项。他还全程参与和推进我校与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共建湖北省大气复合污染研究中心。联合组织的观测实验被新华社等媒体报道,发表的论文被科技部官网、湖北省人民政府官网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报道。

目前,孔少飞教授已申请获批各类项目等24项,发表期刊论文111篇;参与编写专著2部,获批专利5项。

胡楚丽:坚持专业创新带动专业建设

胡楚丽是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地理系系主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地大学者青年拔尖人才、摇篮计划支持人才、地球空间感知与计算研究中心青年骨干。迄今发表论文30余篇,获授权专利11项,拥有软著4项,出版著作3部,主持或参与国家重点研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学校地学长江计划等项目,先后获湖北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教育部地理科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评选的全国GIS教学成果二等奖等。

作为学校新组建的地理系第一任系主任,胡楚丽深知肩负的责任重大,时刻把建设“一流地理专业”和“一流地理学科”的目标烙在心中。面对系初期运行存在的一些问题,他克服重重困难,通过开展一系列探索与总结学习工作,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的激励机制和管理措施,明确了地理系专业建设目标,细致规划地理系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的内容分工和时间节点。他主导的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获批2019年湖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为推动专业建设、改革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教育教学过程中,他始终坚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人才的使命,注重培养年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同学们的创新热情,多次获得优秀班主任称号,连续4年指导湖北省/学校优秀本科生毕业设计,多次指导大学生自主创新项目并被评为“优秀指导老师”。经过不断的教学改革,积累了较好的教学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已经被学院推荐到学校参评国家一流课程建设项目。

冯如意:玉壶存冰心 朱笔写师魂

2016年7月,冯如意来到我校计算机学院工作。她热爱教育事业,对工作执着追求。身为一名教师,她深知修己安人的含义——师德师风要政治过硬,教育教学要功底扎实,科学研究要能勇攀高峰。

在政治思想上,认真学习党中央的各项指示和精神,牢固树立“四有”意识,扎实做好“三严三实”;在教学工作中,以德立教、以身示教,见贤思齐、修身律己;科研工作中,她力争上游,自入职以来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等多个项目,入选校“地大学者”青年优秀人才项目,荣获测绘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作为新生班主任,大学伊始,冯如意积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思想状况、学习基础、身体情况以及心理特点和兴趣特长。她坚持以“五心”对待自己的学生——对刚迈入大学校门、充满好奇的学生关心耐心,对学生学习用心尽心,对学生困难细心爱心,与学生交流保持童心,对学生的理解和支持深怀感恩之心,学生们都亲切的叫她“姐姐”,与她分享自己的心事,畅谈深藏心中的理想。

作为一名教师,她深知,她的根在课堂,她字字珠玑的苛刻学习、因材施教的导引模式和一丝不苟的课堂总结,使她扎实成长。在学校组织的第十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她获了2018年度校级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未来,她将一如既往地感知感悟大学之大,认真踏实地践行大学之道,提高自身修养、怀爱施教、不忘初心。

姚夏晶:在英语教学中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2012年到外国语学院任教以来,姚夏晶先后承担《综合英语》等12门本科课程及3门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工作。在提升学生语言技能的同时,她不断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她的教学评价一直居学院前20%,获评湖北省教育工会系统“先进女职工”,两次获评校级教学优秀,两次获评学校“最受学生欢迎教师”,先后获得外研社全国暑期高校教师研修班讲课比赛一等奖、“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湖北省一等奖、湖北省高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外语组三等奖等。

在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之外,姚夏晶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社会实践,她指导的学生梁听雪获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全国二等奖,许策获英语写作大赛湖北省一等奖。2019年,她带领本科生团队调研武汉市公示语翻译错误现象后,撰写了详尽的调研报告,被武汉市委外事办、武汉火车站园区办理办公室等单位采纳,被多家媒体报道。

姚夏晶还专注社会服务,是学校雅思考点主任,教育部“学在香港”港情专家、留学行前培训专家。她连续六年为赴港学子授课,多次为教育部行前培训说明会讲授文化沟通与适应、涉外礼仪等课程。担任我校雅思考点主任以来,累计服务近两万名考生和国内外考官,为超过120名地大本科及研究生提供实习岗位,建成一流考务团队和一流考点。(文图均由各单位提供 文字编辑徐燕 庞伟红 王紫璇 雷龚鸣 王向东)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