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  地大要闻  >  正文

【战疫情】地大“先生们”:奋斗在疫情防控和教学科研的两个战场

发表时间:2020-03-26     点击:次     编辑:张磊

编者按:为响应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总攻命令,严格落实“五个百分之百举措”要求,确保师生生命健康安全,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于2月16日决定实行地大社区封闭管理,并对重点楼栋进行封控管理。经过自愿报名、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学校迅速组建了封控工作队,保障南望山庄、喻家山庄和家属区重点封控楼栋住户的基本生活需求,共同为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目前,封控工作已经圆满完成,工作队进入休整待命状态。近日,我们采访了部分封控队员,他们在抗疫、教学科研两个“战场”,坚守岗位,勇于担当,冲锋在前,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可爱的人——

李国岗:抗疫与教学科研两手抓

李国岗是材化学院副院长,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他积极响应学校号召报名参加了封控应急队,奋斗在学校防控工作第一线,用实际行动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贡献力量。

作为一名封控工作队突击队员,李国岗主要负责为居民配送生活物资,清理生活垃圾,代取防护物资快递,帮患有慢性病的老人代取校医院药品,帮助住户充值水、电、天然气等,保证疫情封控期间居民的基本生活。特殊时期,住户的物资需求量非常大,三期防控工作下来和小组突击队员共计为住户配送物资1300余份,由于防护服不透气,每次配送完内层衣服基本都湿透,他笑着说,“感觉就像‘蒸桑拿’”。

虽然工作累,风险大,但他表示,作为一名党员、一名老师、一名干部,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应该走在前、干在先、做表率。

在参加抗疫工作的同时,李国岗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也在有序稳步进行,目前课题组有博士生4人、硕士生6人,从二月初他就一直在线指导研究生在家开展科研工作,主要包括指导今年即将毕业的博士生郝佳瑞和硕士生邢功成撰写和修改毕业论文,指导和修改6名研究生的研究论文,4名本科生的毕业设计。

此外,课题组还定期召开组会,与同学们进行深入讨论,每周六李国岗会和研究生开一次视频会议,了解他们的工作进展并解决他们在科研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每周日会和本科生进行视频会议,要求他们每周针对毕业设计沟通讨论三次,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尽快完成文献调研、明确实验思路、确定实验方案、样品测试表征、数据总结分析等科研必备环节,培养学生严谨求真的科学精神,进而更好的完成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采写|王俊芳)

骆杨:投身防疫一线 扛起党员责任

2月16日,这对资源学院骆杨老师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在这一天,他积极扛起党员责任,投身一线抗疫防疫。当天下午,他接到通知加入第一批封控队,负责东区29和30两栋楼的封控,当晚即开始紧张工作,联系楼栋长、组建楼栋群、筹建临时楼委会,同时着手熟悉任务、分配工作、商讨细节。

封控开始的前几天最为忙碌,一边要核实几十户居民在校情况、组建楼栋群,一边要时刻关注群聊内容、答疑解惑,还要熟悉购物配送、垃圾清理等事项的工作流程,不时还要为居民的购药、充卡等事项奔走。他本就因为照顾家人和科研工作稍显紧张的生活,顿时无比紧张,时间精力一度全在封控,无暇他顾。

令他欣慰的是,付出终有收获,看着居民因封控扰乱的生活逐步平稳、急需的问题被逐个解决,听着他们的声声感谢,些许辛劳烟消云散。“居民是看得见我们的辛苦的,他们也是认可我们的工作的”。他告诉记者,有一位空巢老人,邻居反映脾气古怪,为“不漏一户、不漏一人”,他曾多次上门却未见其人,几经周折才纳入工作群,并迅速帮助解决其急需的饮食问题,在见到老人的那一刻,看到的是老人感激的眼神,听到的是老人真诚的感谢,感受到的是居民心底的认可。

参加了一周的封控任务,让他感慨良多。封控伊始阶段,各项工作细节还在不断探索完善,居民也有各种不便,抱怨在所难免,但是校领导的支持保障了反馈响应通道的畅通,封控队员的团结互助保障了物资配送等工作的顺利,居民、老师们的支持体谅保障了封控工作的圆满,抗疫封控的顺利推进坚定了师生战“疫”必胜的信心,他期待大家走出家门,热情相拥的那一天。(采写|庞伟红)

刘耕:共产党员,关键时刻站出来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2月16日,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党支部书记刘耕听说学校招募封控队员的消息,毫不犹豫地报了名。2月23日正式上岗,负责重点封控楼栋——东区45栋。

如何更好地为老师服务,让老师们安心宅在家?这是刘耕老师在做封控队员期间时常思考的问题。封控队员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发放生活物资。每次发放物资前,他都精心准备,认真筹划。对于第一次发放生活物资,刘耕记忆犹新,当时物资数量较多,中商集团共分了三批次配送。他耐心等待,并认真检查发下来的货物,如发现破损物资,及时更换,以减轻老师们的损失。物资收全后,再把这些物资运到单元楼门口,按户打包,并在外包装袋上做好记号,保证老师们下来后可以及时领取自己的物资。这样一个流程下来,往往耗时两三个小时,大汗淋漓、衣服尽湿,刘耕笑着说:自己辛苦点没啥,老师们满意安心就好!

在关注老师普遍需求的同时,刘耕也关注一些老师的特殊需求。比如,一些老师需要从网上买药,如何操作;个别老师用的是煤气坛子,煤气快用完了,怎么办。对这些问题,他都耐心地一一作答。他常说:防控期间无小事,一件看似很小的事,对当事人来讲,却是很大的事。

同时,作为80181班的班主任,刘耕也时刻关注着同学们的进步。2月28日,他和班上同学开展了一次“云班会”。在会上,刘耕和同学们交流了战“疫”感受,并鼓励同学们“停课不停学,宅家不宅志”。他表示,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共产党员,关键时刻要站出来,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采写|刘妍慧)

佟殿君:暖心为民服务 携手抗击疫情

佟殿君是学校海洋学院海洋科学系的一名专业教师,同时担任海洋科学系党支部书记。学校发布志愿者招募令时,他第一个主动报名,同时承担学校封控队员和楼栋志愿者两项重任。在为居民服务的同时,还要兼顾科研任务,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每周三和周六是楼栋志愿者清运垃圾、配送物资的固定日子,一整天他都处在紧张备战中,从早上开始整理两栋楼栋住户的购物清单表,中午与后勤部门对接物资,然后把所有物资按户整理后送至楼栋门口,忙完所有工作,已经是下午五六点了,每次送货回来,佟殿君身上都湿透了,整个人像是从水里捞出来的,然而他没有一句怨言,反而总是笑呵呵的说,“就当锻炼身体了”。截止目前,佟殿君共送物资500余件。

除了固定配送物资以外,佟殿君还承担着楼栋充水电煤气、买药送药等生活服务。楼栋里有一位80多岁的独居老奶奶,他了解情况后,每天给这位老人打电话,询问其身体情况,协助其网上购菜,为其送去体温计等等,全心全意为老人解决基本生活需求。

还有一位老人患有耳石症,需要长期服药,佟殿君得知后,立即上报学校,提前联系。记得取药那天正好赶上武汉2020年的第一场大雪,风雨交加,地面湿滑,他没有犹豫,立即前往校医院为老人取药,将药及时送到老师家中。

佟殿君的任劳任怨,做事专心细致,赢得了楼栋全体居民的高度赞扬和好评,但他行事低调,从不在外人面前提起这些,他表示,能为大家做点事情,本身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不能去抗疫一线,在后方做些服务保障性的工作,让封闭在家的居民能安心工作和生活,是一名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将继续坚守岗位,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齐心协力,早日打赢这场攻坚战。(采写|张玉贤)

田永常:做好封控工作是我的誓言

武汉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后,疫情的发展和防控牵动着每个人的神经。84岁的钟南山院士向大家提出不要去武汉的忠告后,自己却直奔武汉防疫最前线。看到他在餐车一角闭目休息的照片,科技发展院田永常老师深受触动。2月16日,学校紧急招募封控应急工作队员时,他义无反顾地主动请战,下决心当好一名学校战“疫”一线最美的“逆行者”。

田永常说,爱人和孩子尽管舍不得,还是迅速帮他把行李收好。报到后,他打开背包,竟然发现了一封信,上面写着“中国加油,爸爸加油”,他欣慰地笑了,觉得浑身充满力量。

作为一名封控队员,田永常负责学校东区一个封控楼栋的管理服务工作,该楼栋有5个单元,每个单元10户。他的基本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摸清楼栋现住人员情况,包括房间内的人数、基础病史人员情况等;建立楼栋微信群,要求每户至少有一人加入;建立楼栋管理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住户的作用,组建楼栋临时委员会,推选临时楼长和委员;组织好生活物资的科学有序发放;落实水电气充值、看病就医等需求的有序办理;及时向住户传达上级和学校的文件精神,及时收集整理住户的意见和建议;做好住户的情绪安抚工作,宣传学校疫情防控相关举措等。

“封控工作做得好,学校的疫情防控才能得到有效遏制,责任重于泰山。”怎么做才能使封控工作更科学、更高效,使各个战“疫”队伍形成合力,使各个衔接点严密无缝,进而建立起组织科学、施策精准的“全校一盘棋,上下一条心”地大抗疫防御体系?田永常表示,作为一名科管人员,科发院一直倡导“科学、高效、协同、创新”的管理理念,使他养成了遇事常思考的习惯。结合工作实际,他们逐渐建立起了“一楼一微信”,让党旗飘扬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在楼栋内招募志愿者,加强楼栋自治;在代取快递代开药品方面,采取集中统一办理的模式,集约化的管理避免了防疫物资的浪费,提高了工作效率。

队员按工作片区进行了分组,他和学工处任凯歌、地空学院林恺两位老师组成东区防控2组,在开展实际工作中,大家互帮互助,相处得非常融洽。“咬定青山不放松,不破楼兰终不还”,学校五批封控队员报名时,他和防控2组另两名队员都积极申报。

田永常既是一名封控队员,又是一名科管人员。他负责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武汉市科技局项目的申报和管理,还承担着各类科技统计等工作。封控工作不松懈,科管工作不停息。在此期间,他圆满完成了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金委“新冠肺炎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治理及影响”专项项目的申报工作等。他表示,“做好封控工作是我的誓言,我以当一名封控队员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我愿用科管人员的智慧和力量为学校的疫情防控做贡献!”(采写|刘妍慧)

张保成:将防疫责任扛在肩上

“那日的宣誓不仅仅是一次重温,更是将一份责任扛在肩上。”3月1日,数理学院副院长张保成教授在迎宾楼前参加第三批封控工作突击队的宣誓仪式,怀着激动的心情重温了入党誓词,他感觉仿佛回到了18年前宣誓入党的一刻。

张保成于2月28日报名参加学校的封控工作,被分配到喻家山小区2栋做突击队员,承担楼内住户取药、取快递、分发运送蔬菜食品等项工作。除了做好封控工作以外,张保成还要在每周二、周五上午为海洋学院和材化学院共4个班讲授大学物理课。

网上授课也是第一次,对于老师而言,必须“摸着石头过河”。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开学至今,他不断探索变换授课方式,学生的参与度也越来越高。他表示,上好网课是很大的挑战,如何做到得心应手,后面还要继续摸索。

此外,本学期他还通过网络指导1名硕士生做毕业论文以及4名本科生做毕业设计。作为学院副院长分管研究生工作,安排布置研究生招生以及毕业等项工作。(采写|王紫璇)

樊俊青:疫情不断,战“疫”不止

“我干的都是我的本职工作,全是一些小事情,不值一提。面对疫情,没有谁能够置身事外,独善其身。我的同事都很出色,有些在外地的老师,没有电脑、没有课本,都想尽办法上好网课。”封控应急队员樊俊青是计算机学院大数据系的支部书记,当记者采访他时,他提到更多的是他的同事。

3月6日下午,学校家属区一名住户因忙于其他事情,造成厨房灶具干烧,樊俊青和志愿者刘占红发现浓烟后,迅速提醒住户,并入户帮助住户一起关火、通风,及时制止了火灾事故苗头。说起这件看似惊心动魄的事情,他却是一脸淡然,认为自己只是做了该做的事情。

战“疫”号角吹响后,得知学校要招募疫情防控封控应急队员,樊俊青主动请缨。2月24日上岗以来,他不停地往返于各封控楼栋之间,为楼栋居民提供圈存天然气、取送药品、配送生活物资、转运生活垃圾等服务。他负责的东区家属楼没有电梯,一趟一趟地搬运物资上楼到各家各户,再将每家的生活垃圾运送到集中处理点,几趟下来密不透风的防护服里早已汗水浸透。

“地大人,能爬山,不惧爬楼。”樊俊青时常这样说,笑对汗水与辛劳,并乐在其中,享受着助人的快乐。楼栋住户感谢的信息让他感到温暖,身处外地仍在努力工作的同事让他倍感鼓舞。

疫情防控期间,樊俊青作为计算机学院193161班班主任,通过班级QQ群,鼓励即将毕业的同学们在家坚持学习,认真做好研究生复试和就业的各项准备,并向学工组老师提供各种招聘信息,积极拓宽学生就业信息来源。作为6名本科生的毕业设计指导老师,他每周与学生开网络会议,一对一的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规定的任务,同时提醒学生疫情期间注意安全,安心学业,积极应对研究生复试和就业应聘工作。

作为研究生导师,樊俊青在网上与科研项目方沟通意见后,每周都会围绕项目进展和设计思路,与研究生进行网上会商,制定后期工作计划,优化项目进度。

作为一名专业教师,本学期他承担着三门课的教学任务,其中一门是大数据专业的新课,MOOC上找不到对标的课程内容,虽然开课时间是4月初,但是樊俊青已开始课程准备,摸索尝试线上教学模式,力保线上教学质量。

作为党支部书记,他和其他支委一起,完成党支部在疫情期间的各项任务,组织支部主题党日学习活动,组织捐款,每日提醒全系老师健康打卡,事无巨细。同事说,他就是一颗螺丝钉,只要组织有召唤,他一定主动地把个人融入党和学校的需要中去,不辞辛劳,兢兢业业。

3月9日,刚刚完成了学校东区第二批、第三批封控任务的樊俊青,又匆匆赶赴喻家山庄小区报道上岗,开始又一批的封控工作,忙碌而充实的生活再次按下循环键。他期待着,疫情结束后,和项目组、课程组的同事们一起并肩战斗的那一天早日来临。(采写|屠傲凌)

瞿程凯:共度难关,风雨过后见彩虹

“我们所在的二级单位根据学校的指示,召集党员志愿者。我积极报名,有幸参加第二批封控工作。整个封控工作持续了一周。”生还国重实验室特任研究员瞿程凯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瞿程凯老师的职责总的来说,是四个方面—— 住屋生活垃圾的清理;周一、周四生活物资的运送;帮助住户到校医院开具药品;帮助住户领取药品、婴儿奶粉等必需品快递。

瞿程凯说,疫情确实打断了自己的科研进程和规划。但是,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及时调整科研计划,让学生在家,通过阅读文献,设计实验方法,向海外订购实验所需标样,为疫情结束后,学生返校能立马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做准备。

在学校号召为新型肺炎防控工作献计献策的时候,他向学校提交了一个科研项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背景下雾霾天气污染特征与成因分析。

非常时期,共度难关,风雨过后见彩虹。汉口医院是武汉市第一批定点医院,瞿程凯老师的岳父是汉口医院的医生,奋斗在一线。他说,自己虽然不是上一线,但是也会尽最大的努力,为抗击疫情献出一份努力。(采写|雷龚鸣)

杨剩富:不做抗疫“局外人”

“学校实施社区封闭管理后,我第一时间通过学院主动报名,成为了地大封控突击队的一员,负责南望山庄8栋的封控服务工作。”公管学院特任副教授杨剩富告诉记者。

杨剩富介绍说,自己的日常工作是为楼栋住户运送生活物资、买药送药、清运垃圾、取快递及协助社区工作。一车车,一家家地送,赶上下雨天,鞋袜都会湿透。

白天全副武装为老师们送生活物资,晚上处理工作已经成了他的生活常态。具体工作内容包括通过视频会议讨论科研项目进展,以及查阅研究生的每周研究进展并讨论等等。记得有一次送完物资回到家已经是晚上8点多了,饭菜早就凉透了,妻子心疼不已,准备重新回锅加热,杨剩富老师说:“不用了,我加点开水直接来个‘汤泡饭’。有一个报告赶着明天交,时间来不及了。”

除了教学科研工作,杨剩富老师还担任大一土地管理专业3班的班主任。3月10号上午,他组织了一场别样的“云端”主题班会,给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封控工作经历,并且带领同学们在线学习了由教育部社会科学司、人民网联合组织的《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

“每个时代,都有那么一群可爱的人敢于冲在最前面,将人民护在身后。我们应该为生于这样伟大的民族而感到骄傲,更应该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结合在一起,努力贡献一份力量。”同学们在课后说。(采写|张玉贤)

黄维雄:入职半年遇新冠 封控队员勇担当

 

 

作为一名留学回国教师,环境学院特任研究员黄维雄自2019年秋入职以来,在院系领导和同事的关怀及热心帮助下,各项教学科研工作开始步入正轨。然而在临近2020年春节,准备高高兴兴回家过年之际,肺炎疫情突然爆发,他的计划被打乱,不得已孤身滞留武汉过“一个人”的春节。

2月16日,学校发布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通告,并紧急征集封控应急人员,黄维雄第一时间报名,“我年轻,又是党员,我不上谁上”。

黄维雄作为第二批和第三批封控队员,负责东区眷属楼11栋的封控工作。封控队的日常工作任务繁杂,需要帮人代开药和代取快递,代办天然气圈存和水电费充值,还要配送生活物资,清理生活垃圾。2月26日是他第一次为居民配送生活物资,由于没有电梯,黄维雄必须徒步派送,过程中同时清理住户生活垃圾,防护服相对密封,等派送完整栋楼的物资,他的头发、衣服尽湿。但他说,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身为一名封控队员,能为大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备感荣幸。

黄维雄是一名专职科研教师,科研任务繁重,但担任封控队员以来,他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进行科研工作,早在几天前,他收到美国的博士后合作导师Purnendu K. Dasgupta的一封邮件,告知一篇合作论文已经被Analytical Chemistry(分析化学类国际顶级期刊)接收,他说这是对他科研工作的鼓励。

3月8日是黄维雄作为封控队员的最后一天,他负责的东区眷属楼11栋已经转为非重点封控楼栋,以后由楼栋长负责生活物资配送。但是11栋住户大部分是退休教职工,甚至还有独居老人,因此他打算将自己转成志愿者,仍然负责11栋的物资配送,直到封控期结束为止。

疫情期间,他收到了远在他乡的导师、身边的同事和亲朋好友问候,让他深深感受到“病毒无情,人间有爱”!他说,春已来,花已开,期待不久就能和大家一起在地大赏花。(采写|庞伟红)

林恺:疫情当前,我责无旁贷

不久前,学校为了抗击疫情,组建疫情应急防控工作组,地空学院林恺副教授作为地空学院的志愿者立即报了名,被选为工作组第一批队员。

在接到任务的前一天,林恺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作为封控突击队队员,林恺老师感到非常光荣,但是心里对病毒还是有点儿害怕的。第二天,他推开许久未曾打开的家门,前往迎宾楼参加封控工作组培训。当看到干净整洁的校园,校医院、保卫处和后勤的同事们的秩序井然的工作状态,心里顿时踏实。

林恺告诉记者,自己的工作主要是协助重点封控楼栋住户管理,摸清楼栋各户在家情况和健康情况,采购和搬运生活和医疗物资,处理住户垃圾等。第一周服务东区11栋和12栋,之后又接手东区25栋,第二周担任东二区的小组长。

在科研方面,林恺说,这个假期对自己来说还是收获颇丰。他发现了一个时空里面霍金辐射的一个有趣的效应,并通过网络和国内外同行讨论引力波信号的放大机制。(采写|张玉贤)

胡文凯:胜利取决于每一个人的奉献

 

 

疫情的蔓延打乱了开学的安排,学校防控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校内社区开始了严格的封控管理。作为一线防疫突击队员,自动化学院特任教授胡文凯立即参与到学校的防控工作中来,为校内重点封控楼栋提供封控保障服务。

根据学校防控任务布置,胡文凯主要负责摸排和统计居民实际在家和健康情况,转发和宣传相关防疫信息,搜集和统计楼内居民紧急需求,完成物资配送,清运垃圾,并及时与楼栋长、志愿者、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等沟通。

他所负责的封控楼栋没有电梯,所居住的基本都是学校退休教职工,物资配送和垃圾清运时,需要穿着防护服不断地进出和上下,体力消耗较大,也因此更能体会到一线医护人员的不易。

同时,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和科研工作者,面对大量的科研和教学任务,胡文凯一直保证能够按时按期完成。在没有防疫任务的时候,每天开展科研、教学和服务工作,期间通过远程会议参与了几场博士生的开题、文献综述报告以及预答辩,参加了本科毕业设计的开题会议,远程指导几位学生的研究和论文修改,参与两项基金项目的申请,准备即将开始的本科生课程讲稿,参与研究生教学任务和学院学科建设相关申请,完成研讨会组织、学术会议组织、论文审稿等学术服务工作。

胡文凯说,抗疫不仅仅是一线医护人员的责任,每一个人都有责任。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一定能战胜疫情。“很荣幸能够成为一名封控突击队员,贡献自己的一点微薄力量”。(采写|霍少孟)

后记

在我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上述老师只是其中的部分代表,还有很多老师在疫情封控中冲锋在前,默默奉献、勇敢担当;在线上教学和科研中,还有很多老师克服各种困难,奋力前行。战胜疫情,我们有信心!美好的明天,一定属于我们!(文字编辑陈华文 刘妍慧 雷龚鸣)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