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  地大要闻  >  正文

用心用情用力 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

——我校精准扶贫工作纪实

发表时间:2019-07-01     点击:次     编辑:张磊

  地大新闻网讯(记者徐燕)盛夏时节,走进竹山县秦古镇小河村,一棵棵五味子苗吸饱了大山的灵气,在阳光的滋润下茁壮生长。轻扶着青翠的嫩苗,我校驻村工作队队长卢杰心里美滋滋的。看着一棵棵嫩苗,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小河村必将打赢脱贫攻坚战。
  用真心 进村吹响扶贫集结号

  党的十八大之后,围绕“两个百年目标”,中央打响了扶贫脱困的攻坚战。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2015年以来,我校先后选派两批由傅艾平、卢杰担任队长的驻村扶贫工作队(以下简称“工作队”)共8人,帮助十堰市竹山县秦古镇小河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四年来,在校党委、校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驻村工作队的真情帮扶下,该村2018年已经完成了整村出列的脱贫目标,为竹山县2019年全县脱贫摘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小河村地处秦巴山区腹地竹山县,距武汉603公里,是秦古镇最边远的的行政村,也是湖北省重点贫困村。全村版图面积9.6平方公里,下辖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752户2024人,总建档立卡贫困户261户675人,贫困人口发生率33.4%。

  小河村有着连绵不断的群山,苍翠挺拔的树木。呈狭长条带状分布的村落,放眼望去,看不到一整块平坦的耕地,通村公路依山就势,蜿蜒曲折,所延伸之处是稀疏分布的农户。这里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严重威胁着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偏远、贫穷、落后曾是它的代名词。

  2015年,学校认真贯彻湖北省委、省政府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战略部署,高度重视开展第六轮“三万”活动和驻村扶贫工作,成立了由校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两位党委副书记和一名副校长任副组长,10个职能部门和二级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当年10月,工作队正式进驻小河村,精准扶贫工作拉开序幕。

  学校高度重视驻村扶贫工作,学校党委常委会和校务会议多次听取精准扶贫工作进展汇报并研究相关问题,多方关心、精心指导脱贫攻坚和精准扶贫工作。为保证工作队能全身心投入驻村帮扶,设立了每年不少于20万元的精准扶贫专项资金并纳入年度经费预算,同时制定了《驻村工作队队员津补贴管理办法》,对驻村工作队的健康体检、医药费报销,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均按照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在村委会驻地,驻村工作队的办公室里,电脑、文件夹、档案柜等一应俱全。简易的宿舍只有单人床、电扇和条桌;狭窄的厨房里,有一个煤气灶和简单的厨具;公用洗手间不足两平方米,自己种的菜园里,瓜果满架;一日三餐,男队员们自己下厨,吃住在村……

  4年来,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工作队积极发挥学校学科专业优势,依托技术支持、项目合作、教育帮扶、人才培训等形式,为小河村的脱贫致富送去了新理念、新路径、新举措,为小河村的脱贫攻坚提供了强有力支持。

  在工作队积极开展扶贫工作的同时,我校校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走进援建学校、乡村农户、田间地头,全部参与包保工作,对小河村贫困户实施“承包到户”,定期看望贫困户,深入了解其生活困难,宣传扶贫政策,帮助其寻找脱贫路径,使众多贫困户由“要我脱贫”自觉转变为“我要脱贫”。仅2018年,学校就有党委常委以上领导6人、正处级干部9人、副处级级以下干部23人,以不同的形式到竹山县秦古镇小河村调研和支持扶贫工作,强化校县合作。分管校领导唐辉明副书记通过电话、微信、座谈等多种方式,经常听取扶贫工作汇报,及时协调解决扶贫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力推进了各项扶贫举措落地落实。

  为发挥统一战线联系广泛的特点,我校积极号召、鼓励党外人士正确认识当前扶贫攻坚形势,与中国共产党合力攻坚,以期达到助推发展、智力支持、改善民生、生态建设、示范带动的效应。目前陆续有九三学社、民革和民盟成员积极参与到竹山县秦古镇小河村的扶贫工作中,工作队队员侯祖兵即为民盟成员。

  注真情 产业发展变输血为造血
  小河村盛产绿松石,过去这里很多人梦想着通过绿松石一夜致富,村民捡绿松石矿渣十分积极,造成大片耕地荒芜,但终究没能改变自己的贫困面貌。
如何让农民愿意种地并通过种地挣钱?激发和增强村民勤劳致富的内生动力?自2018年1月驻村以来,卢杰就一直思考着这个问题。

  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工作队制定了三年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制定一系列村级产业扶持措施,着力培育发展合作社,避免了农民单打独斗。大大提高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昔日荒废的土地被重新 “捡”了起来。

  经过调研,卢杰发现,竹山自然条件和恩施地区比较接近,恩施为了发展农业,与我校材料与化学学院合作开发的富硒产品取得成功。恩施的成功实践证明,开发富硒产品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有效举措。今年工作队引进了我校富硒技术,在小河村试验推广。考虑到村民对富硒技术不了解,推广有难度,工作队和合作社一起组织村民培训,登记富硒水稻种植地块,讲解富硒水稻营养剂喷洒方法、富硒产品的作用、富硒产品的市场价值以及恩施地区的成功案例等。

  在竹山县的高山地区,普遍生长着野生五味子。卢杰队长了解到我校2012届校友、湖北省人大代表、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小新川村党支部书记翁新强带领村民种植五味子,扶贫成效明显后,2018年6月,他迅速和翁新强取得联系,三次带领小河村负责人前往郧西县学习五味子种植方法,同时邀请翁新强到小河村实地指导。经过技术专家考察,小河村适宜五味子生长。同年,小河村正式引入五味子种植项目,并利用学校10万元产业帮扶资金创办了湖北双竹优品五味果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以村民土地流转、吸纳贫困户入股分红以及优先提供贫困户务工等方式开展五味子种植。如今,在小河村246亩土地上,五味子苗正在茁壮生长。根据购销合同,待果实成熟,郧西县优品五味果专业合作社将保底收购,将带动58户增收(其中含39户贫困户)。

  竹山县林木资源较为丰富,是传统的食用菌产区。如何使食用菌棚在小河村开出“致富花”?工作队积极联系县农业局专家、技术人员到小河村讲解食用菌制棒、种植技术,还向小河村捐赠10万元扶持食用菌种植产业。今年共有7户贫困户种植74000棒食用菌。目前,菌棒已全部上架。

  在该村村主任、养猪大户陶定国家院子里,记者看到,一个200m3的沼气池正在建设。来自养猪场的所有粪便、潲水等均进入沼气池,通过加工处理,生产出沼气,之后输送到周围几十户村民的家中。同时,进入沼气池的污水进过加工处理后,排放到稻田里作为灌溉用水。陶定国告诉记者,工作队驻村后,积极积极引导村民发展绿色农业、养殖业,给小河村贫困面貌带来很大变化。仅他本人就从我校申请了10万元产业扶贫基金。

  除了引导村民回归农业生产外,工作队还帮助村民提高养殖收益,引导农户养殖珍珠鸡,每只珍珠鸡能卖120元,市场上供不应求。

  据了解,四年来,学校先后筹集资金59.8万元,以“学校+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重点支持5个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将贫困户纳入产业链条,成功帮助合作社实现起步并进入自主发展的轨道。

  下真力 科技帮扶补短板强特色

  4年来,学校积极筹措资金,充分发挥学校在矿产资源及管理科学等方面的学科优势,引导各院系科研团队紧密围绕小河村脱贫攻坚工作重心,重点对当地安全饮水、地质灾害防治、矿区安全和环境保护等问题展开科技扶贫项目研究,并在申请立项、项目经费等方面给予充分支持。

  小河村因盛产绿松石而出名,这里有巴山绿松石矿业有限公司、湖北宝源矿业有限公司两大绿松石企业。我校依托珠宝学院,通过科技力量输出,帮助竹山县制定绿松石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绿松石博物馆的提档升级,以及绿松石国家标准制的制定等研究工作。2018年5月,由珠宝学院提出并牵头起草的《绿松石分级》国家标准(GB/T36169-2018)获得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正式批准,并正式颁布执行。该标准的制定为包括小河村在内的竹山地区绿松石产业的发展,带来实质性的支撑。珠宝学院还成功申报竹山绿松石国家地理标识保护,争取到湖北省发改委资金建立湖北省绿松石检验中心,在竹山当地建立了地大珠宝检测中心,为竹山绿松石市场规范管理保驾护航,确保竹山绿松石检测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同时,着力提升竹山地区绿松石艺术人才的培养质量,推进绿松石产地溯源体系研制工作,并协助做好艺术绿松石作品的宣传推广等工作。

  在小河村刘家凸滑坡体异地搬迁新址,秦古镇镇长柏忠意对小河村刘家坝滑坡体治理情况进行了介绍。2017年,我校组织工程学院专家团队对小河村刘家凸滑坡地区的地质灾害预警防治开展立项研究,明确了该区域的滑坡隐患点并提出进行生态搬迁的建议。2018年,邓清禄教授指导竹山县对刘家凸滑坡体村民避灾整体搬迁项目进行申报,获湖北省国土资源厅批复并拨付扶贫搬迁专款300万元用于搬迁安置。目前,刘家凸滑坡地区26户村民已顺利进入搬迁安置的实施阶段,异地搬迁新址预计将在今年九月全面完工。

  村绿松石的大规模开采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矿山乱采、尾矿乱堆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居民的人身安全和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我校工程学院教授倪晓阳科研立项30万元,对秦古镇绿松石矿区矿山安全和环境保护问题展开了系统性研究,并取得突破性进展。

  针对秦古镇的安全饮水问题,工作队积极联系环境学院陈华清教授科研立项近10万元,研究并解决了秦古镇全镇饮用水的水质问题,为当地生活条件的改善提供了保障。

  在贫困户王祥胜家中,记者看到,原本破败的危房修葺一新,不仅硬化了地面,添了好几样新家具,还改造出一个独立的洗澡间。在小河村,像王祥胜一样依靠党的政策和驻村干部帮扶而脱贫的人还有很多。据悉,截止目前,小河村已脱贫250户651人,仅剩11户24人尚未脱贫。

  在对贫困户的走访中,记者了解到,小河村贫困户对政府的“精准扶贫”政策都很满意。政府的医疗救助以及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让他们即使生病住院也不会产生太多的花销;小河村的特色产业扶贫让他们无论是养鸡养猪养牛,还是种玉米水稻,都可以享受到政府的补贴和收购优惠;教育扶贫政策保证了贫困户的孩子有学上、有书读。

  校长王焰新指出,目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关键时刻,学校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脱贫攻坚战略部署,进一步发挥学科、科技和人才优势,加大科技扶贫及扶智力度,积极帮助小河村发展扶贫产业,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精准发力,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用真意 教育扶贫手牵手心连心

  和全国贫困地区的小学一样,位于大山深处的湖北省竹山县秦古小学,其办学条件、硬件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均显得捉衬见肘。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自2016年起,我校就以提高贫困人口基本文化素质,提升贫困家庭劳动力技能为目标,整合教育资源,采取多种措施开展小河村教育文化帮扶工作。在首任工作队队长傅艾平等人的推动下,附属学校连续3年对口帮扶秦古小学、秦古幼儿园以及小河村教学点,捐赠电脑20台、空调9台及各类办公用品,累积帮扶资金200600余元,对秦古小学教师参加国家级培训10余人次、省级培训4O余次,定期组织小学教师前往附属学校开展交流培训,在小河村设立教学点。艺术与传媒学院赵飞副教授为秦古小学校歌谱曲。地大易辉爱心助学基金捐赠4万元设立助学金资助贫困学生,并为该校购置了价值7000元的体育器材。

  学校每年组织多个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小河村,从经济、科技、文化三方面着手,围绕绿松石科技产业建设、电商物流平台搭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矿产文化科普等开展精准帮扶,同时对全村20多名留守儿童开展暑期培训。“北极光”义务鉴定团队依托珠宝专业优势,暑期赴秦古镇开展义务支教并开展绿松石科普课堂,编写了《绿松石故事》等5本教材,为当地注入新鲜活力;“灯芯”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则帮助当地村民搭建了物流和电商平台,拓展销售渠道,实现了产业链转型和产业附加值提升。

  目前,我校已将竹山县第一中学纳入优质生源基地,我校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和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竹山绿松石产业学院于近日在竹山正式揭牌。副校长赖旭龙表示,学校今后将依托设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加大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助力竹山县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工作。

  基础建设是多年来困扰小河村的一个难题。2016—2018年,学校投资50万元帮助建立了小河村文化广场、党员活动中心、村卫生室。 在工作队和当地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小河村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投资913万元的入村公路拓展工程、投资200多万元为58户贫困户新建安置点、投资近80万元的入农户院落公路和投资近80万元的饮水工程均已完工。据介绍,未来三年,工作队将重点开展对返贫新增的危房实施扫尾巩固、饮用水源保护、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等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稳步提升小河村人居环境水平。

  竹山县委书记龚举海表示,在小河村的精准扶贫工作中,地大不仅提供资金、人力、物力,还提供了专业技术方面的支持。他对我校为竹山县精准扶贫工作做出的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4年来,我校筹措帮扶资金共计530万元,用于小河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帮扶、产业发展、教育扶贫等,小河村脱贫致富结出丰硕成果。2014年脱贫16户45人,2015年脱贫54户140人,2016年脱贫44户160人,2018年脱贫136户306人。由于扶贫工作突出,2017年,我校“三万”工作组被评为全省“三万”活动工作突出工作组,我校驻村工作队被评为工作突出驻农村工作队。2018年,卢杰被授予“竹山县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湖北省扶贫工作年终考核为优秀。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重头越。面向未来,卢杰表示,工作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继续按照组织要求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谨记“精准扶贫,不落一人”方针,以务实进取的工作作风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力争圆满完成脱贫攻坚的各项任务,以良好的业绩向各级政府和学校师生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