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  地大要闻  >  正文

为“双一流”把脉:邬大光教授来校作干部培训专题报告

发表时间:2019-05-15     点击:次     编辑:张磊

  地大新闻网讯(记者徐燕 通讯员朱峰 摄影田博)5月11日,我校在迎宾楼报告厅举办2019年干部教育培训,厦门大学邬大光教授应邀来校作专题报告。在校校领导,全体中层干部,高教所全体师生参加了培训。校党委副书记王林清主持培训。

  讲座伊始,邬大光教授结合自身多年高等教育工作实践,以《“双一流”与研究型大学建设中的几个问题》为题,通过大量翔实的数据和生动的案例详细介绍了厦门大学学科建设的工作经验,从自身对“双一流”大学建设的认识出发,和大家分享了他对“双一流”大学建设的思考。他首先从大学的经费、人才、文化、体育、校长权力等方面对一流大学进行了定义。他认为部分高校存在着“母系”现象和“摊大饼”等现象,并由此分析了“母系”现象对大学学科发展的影响。他说,进入ESI排名前几位的学校反映了某种管理策略或特征,跨学科交融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十分重要。跨学科自古以来就有所提及,但由于学科思维的惯性、专业的惯性、人才培养的惯性、管理的惯性以及建设一级学科的惯性,导致跨学科一直未能顺利实行。他强调,中国大学要办中国一流学科并不难,靠体量完全可以取胜,但是要办成世界一流大学或者一流学科则远远不够。对于以“特色”学科发展起来的高校来说,要发展成为世界一流学科面临挑战。关于大学转型,他指出单科性大学转型要特别重视人文社会学科建设,特别是要处理好特色与主流、基础与应用、国家需求与学者兴趣、以及均衡发展与优先发展等关系。他分析了部分高校当前学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学科化”和“被学科化”现象。

  邬大光教授强调,人才培养才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在进行一流学科建设时,必须重视人才的国际竞争力问题。他认为,现在高校的“双一流”建设正处于理论研究在路上、实践层面在 “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

  在提问环节中,现场师生积极参与,踊跃发言。邬大光老师对大家的问题一一给予了解答,现场气氛热烈,高潮迭起。

  王林清表示,邬大光教授的报告立足前沿、内涵丰富、针对性强,对我校推进“双一流”和研究型大学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我们做好下一阶段的工作指明了方向。结合邬大光教授报告,他提出两点要求:一是强化战略思维和战略管理,把学院、学科、职能部门的发展放到学校“双一流”建设和研究型大学建设的全局中来思考谋划,把好的思路转化成可行的措施和行动。二是实现地球科学领域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大学建设目标,要强化使命意识和务实担当,干部要努力做好务实担当的表率,在新时代、新阶段建功立业,写好学校改革发展奋进之笔。

  邬大光教授是第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厦门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厦门大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他曾先后获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教育部第二届优秀青年教师奖、香港大学毕业同学会基金、陈香梅教师奖励基金、美国富布莱特基金,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著名专家。

最新动态